1、首先称大概m=0.2g甲亚基蓝固体,用200mL或者250mL容量瓶定容,这个时候差不多是g/L的浓度(具体要看你称的是多少来计算了)。这个可以当做储备液。用1mL或者2mL的移液管,计算一下多少体积相当于1mg量,定量移取(这种管子上面有刻度的哈)。稀释成1000mL。差不多了。
2、处理方法:第一,绝不请体表受伤的鱼;第二,鱼儿请回来后先用痢特灵40-50ppm泡1-2小时再放入缸中;第三,如果体表伤口明显的话,可以涂点软膏(土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金霉素软膏,也可涂0.5%的孔崔绿或亚甲基蓝等等,主要目的是促进伤口愈合);第四,捞鱼时尽量用软的网具,动作要轻快。
3、亚甲基蓝标准溶液 将亚甲基蓝(含量大于95%)在93℃±3℃的烘箱中干燥4小时,取出后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0000克亚甲基蓝溶于10000毫升水中即可。2 焦磷酸钠溶液的配制 10克焦磷酸钠溶于1000毫升水中。
4、把4g葡萄糖和4gNaOH假如一个透明带盖的塑料瓶中,加入150ml水和2-3滴亚甲基蓝(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加盖后震荡,溶液变蓝,静置后变为无色,重复上述操作可看到多次变色现象。原理如下:葡萄糖具有还原性,空气中的氧气具有氧化性,他们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做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Ⅱ、仪器和试剂 仪器 酸式滴定管,可调电炉(带石棉板),250ml容量瓶。
物质不同 次甲基蓝:甲基蓝的代称,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亚甲基蓝:是一种吩噻嗪盐,正电荷不稳定。用途不同 次甲基蓝:被用作生物染色剂,用于动物组织学中原生动物活体、细菌、神经细胞的染色。医用消毒剂。
次甲基蓝和亚甲基蓝不是一样的。次甲基蓝:甲基蓝的代称,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亚甲基蓝:是一种吩噻嗪盐,正电荷不稳定。亚甲基蓝(化学式:CHClNS,分子量:3186),3,7-双(二甲氨基)吩噻嗪-5-_氯化物,是一种吩噻嗪盐,正电荷不稳定。
示剂配制。脱落细胞检验染色液,碱性美蓝染色液配制。贮运条件:密封保存。
次甲基蓝和亚甲基蓝并非同一种物质。次甲基蓝,也被称为甲基蓝,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而亚甲基蓝则是一种吩噻嗪盐,其化学式为C16H18ClN3S,分子量为3186。亚甲基蓝呈现为深绿色青铜光泽的结晶(三水合物),具有熔点215℃、闪点14℃和密度1g/mL等物理特性。
亚甲基蓝和甲基蓝的区别有:用途不一样:甲基蓝用于动物组织学中原生动物活体、细菌、神经细胞的染色,是医用消毒剂。亚甲基蓝用于抢救硝基苯、亚硝酸盐和氰化物中毒等。对于一氧化碳轻微中毒者可静脉注射亚甲基蓝进行解毒,临床用于治疗磺胺过敏症。
甲基蓝与亚甲基蓝的化学式,分子量,化学结构都不相同。甲基蓝细菌效力不明显,放入水中很快化开,染色不够深浓,颜色很快淡化。亚甲基蓝入水会有色带,若水流缓慢时散开很慢,会看着蓝色的色带飘散开来,蓝色保持较长时间。
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固体上,次甲基蓝吸附都是单分子层,即符合朗格缪尔型吸附。但当原始溶液浓度较高时,会出现多分子层吸附,而如果吸附平衡后溶液的浓度过低,则吸附又不能达到饱和,因此,原始溶液的浓度以及吸附平衡后的溶液浓度都应选在适当的范围内。
大多数固体对次甲基蓝的吸附都是单分子层吸附,平衡后浓度太低时吸附不能达到饱和,浓度太高则会发生多分子吸附。0.2%为前人实验的最佳值。
常温下,次甲基蓝原始溶液浓度选在0.2%左右,吸附后的次甲基蓝溶液浓度在0.1%左右时,活性炭对次甲基蓝溶液的吸附在4小时左右可达到吸附平衡。若吸附后溶液浓度较低,则需延长吸附时间使其吸附平衡。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与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 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二.器材与试剂:器材:广口瓶测呼吸装置,天平,酸碱滴定台。试剂:1/22N草酸溶液:准确称重结晶草酸865g,溶于蒸馏水中,并定溶至1000ml。每ml溶液相当于1mg的CO2。饱和Ba(OH)2溶液(密封保存)。指示剂:0.1%中性红和0.1%次甲基蓝水溶液等量混合,终点pH0。
0.1%甲基黄乙醇溶液与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PH=2时为蓝紫色,PH=4时为绿色,变色点25。0.1%中性红乙醇溶液与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酸式色为蓝紫色,碱式色为绿色,变色点0。
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固体上,次甲基蓝吸附都是单分子层,即符合朗格缪尔型吸附。但当原始溶液浓度较高时,会出现多分子层吸附,而如果吸附平衡后溶液的浓度过低,则吸附又不能达到饱和,因此,原始溶液的浓度以及吸附平衡后的溶液浓度都应选在适当的范围内。
大多数固体对次甲基蓝的吸附都是单分子层吸附,平衡后浓度太低时吸附不能达到饱和,浓度太高则会发生多分子吸附。0.2%为前人实验的最佳值。
常温下,次甲基蓝原始溶液浓度选在0.2%左右,吸附后的次甲基蓝溶液浓度在0.1%左右时,活性炭对次甲基蓝溶液的吸附在4小时左右可达到吸附平衡。若吸附后溶液浓度较低,则需延长吸附时间使其吸附平衡。
若吸附后溶液浓度太低,则适当减少活性炭的量,增加原始次甲基蓝溶液的量。2)次甲基蓝溶液具有最大的吸附倾向,原始溶液浓度较高时,会出现多分子层吸附,吸附平衡后溶液的浓度过低,则吸附又不能达到饱和,因此选择适当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