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的牧草,最高能长1米左右,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又称作“牧草之王”。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亩产鲜草达6000-8000千克,具有较强的抗旱和耐寒性。
蒙古高原包括蒙古国全部(外蒙古),俄罗斯南部的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与外贝加尔边疆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与中国内蒙古高原为一体。蒙古高原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平均海拔1580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并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将内蒙古高原的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巴彦淖尔一阿拉善高原和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统一叫内蒙古的五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海”之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称北部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
全程三百九十多公里,一天可达。 内蒙古自治区宾馆饭店建设迅速,各主要城市都建有星级酒店、涉外酒店,以及各种档次的宾馆、旅馆、等等。在草原上旅游还可住近牧民的蒙古包。 近年来,内蒙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
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并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高原的边缘,环绕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山脉,对南北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得高原气候严寒,干旱少雨,高原东部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生长茂盛,草类种属多,草质好,为我国著名优良牧场。

1、草原生态系统,以各类草本植物为主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系,被称为Grassland ecosystem。它的核心研究领域,草原生态学,着重于理解以草食动物养殖为目标的草原系统,这源于现代畜牧业的兴起。
2、草原的垂直结构简单,主要分为草本层、地面层和根层。消费者主要包括大型草食动物和小型种类,如野驴、黄羊、草兔和昆虫等,以及肉食动物和鸟类。然而,草原生态系统面临诸多挑战,如退化、碱化、沙化、气候恶化和鼠害等。
3、草原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经营草食动物生产,获取动物产品为目标的草原生态系统。它是随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其核心是研究并阐明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各个亚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和调控途径,为充分发挥草原资源的生产潜力和建立最佳化生产体系提供依据。
4、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是由繁多的种类组成,这些种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呈现出“网络”状态的复杂关系。草原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1)木本层 部分草原有少量木本层,有少量乔木和灌木,但这不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主体。
1、牧草生长条件牧草一般比较适合在水肥充足和气候比较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在气候湿润、光照多且降水也丰富的气候下会生长的比较好,一般牧草的产地在有大草原的地方会种植的比较多。
2、牧草生长条件牧草一般适合在水肥充足、气候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在气候湿润、日照充足、降水充沛的气候中会生长良好。一般来说,牧草种植在有稀树草原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牧草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有不耐寒和耐寒的品种。通常耐寒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25度左右,非耐寒牧草的最适温度在25-35度左右。
3、牧草生长条件牧草适合在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温带气候中生长,降水少不适合牧草生长,气候冷湿同样不适合牧草的生长,要提供温暖湿润的环境。牧草生长温度冷季型牧草的抗寒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冷季型牧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到25℃。
4、牧草生长条件牧草生长在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中。降水少不适合牧草生长,寒冷潮湿的气候也不适合牧草生长。应提供温暖潮湿的环境牧草生长温度耐寒牧草强,大部分冷季型牧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大多数暖季型牧草抗寒性相对较差,一般能抵御零下5的低温。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25至35。
5、牧草种植条件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温带气候最适合牧草的生长,降水少不适合牧草生长,另外环境冷湿也不适合牧草生长。
6、因为很多牧草的耐寒和耐热能力都不错,只要保证能够度过冬夏两季就行,并且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多,对牧草生长很有利。气候条件对于牧草生长是有很大营养的,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种植,牧草才能生长的更加旺盛,草质也会更好,营养丰富,适合做牲畜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