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剂:一般采用酰化试剂作为反应剂,如氯化羰基、酸酐等。此外,还需添加催化剂,如二甲基氨基吡啶、N-羟基丁二酰亚胺等。溶剂:常用的溶剂有二氯甲烷、乙腈、二甲基亚砜等,以保证反应物充分溶解并促进反应的进行。
不可以。因为在(CH30)2SO2中,形成的是CH3-O-S-O-CH3,与OH键不同,是稳定结构,还有两个氧形成双键,C-H键非常稳定,与醇羟基和羰基不反应。
消去反应的条件情况分为两种 醇的消去反应 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以及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这个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含有氢原子,否则无法反应。
二甲基亚砜可在活化剂存在下将醇氧化为醛。比如二甲基亚砜-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MSO-DCC)、二甲基亚砜-乙酸酐(DMSO-Ac2O)等,这类氧化剂的选择性较高,反应活性也高,但需低温下进行。
由于二甲基亚砜为液体,配料时将一定比例的高岭土直接用二甲基亚砜浸泡,搅拌均匀即可进行反应。反应可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搅拌一定时间进行。
不会产生因为化学反应而造成的爆炸。但是如果你把它们放在密闭的空间内加热,可能会因为压强问题,产生很大的冲击力。毕竟乙醇转化为气态之后,体积膨胀很多。
1、A不饱和度为1,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且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则A不是醛而是酮,B的不饱和度为0,为醇,C是一种烯烃。
2、E: 2-戊酮 + 2, 4-二硝基苯肼生成黄色沉淀,+ NaHSO3无沉淀 + Tollen试剂无反应。唯一矛盾的是 D 加Tollen试剂应该有银镜反应。而且醛与NaHSO3有加成。
3、加入高锰酸钾褪色的是甲酸,加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是丙二酸,剩下的是乙酸。加入碘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的是2-戊酮,加入2,4-二硝基苯肼有黄色沉淀的是3-戊酮,剩下的是环己醇。
4、你说的应该是2,4-二硝基苯肼和3﹣戊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4﹣二硝基苯肼是一种用来鉴定羰基(-CO)的灵敏试剂。
5、A能与苯肼作用但不发生银镜反应,可以排除醛;D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起碘仿反应,可以排除乙醛和甲基酮;而E则可发生碘仿反应而无银镜反应,那E应该是甲基酮。
6、-丙酮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会生成24-二硝基苯肼丙酮腙。甲醛,乙醛,丙酮都会和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现象是生成黄色或红色晶体。这是苯肼鉴别醛、酮的特征反应。
1、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类:(1)腐蚀毒。指对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如强酸、强碱及酚类等;(2)实质毒。吸收后引进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毒物。如砷、汞重金属毒。(3)酶系毒。抑制特异性酶的毒物。
2、有毒有害物质是指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物质。它们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化学物质,如农药、重金属、有害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可能通过空气、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损害。
3、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
1、乙苯的一硝基取代物在理论上,是有三种;在实际反应中,邻对位的产物要多一些,间位的产物也有,只是量比较少。另外,乙苯的一硝基取代物三种同分异构体,不一定就要通过乙苯的硝化得到,还有其它的合成途径。
2、间二甲苯的结构就决定了他的一硝化产物有三种,甲基属于第一类取代基,在其邻对位,忽略了两个甲基之间的硝化产物。
3、苯环连乙基。苯环上还有3中H,有三种。苯环上是邻位的甲基,还有2种H,有2种。苯环上是间位甲基,还有3种H,有3种。苯环上是对位甲基,有1种H,有1种。
4、乙苯的一硝基取代物就是邻间对三个位置。有三个。
5、如:1,2,3-三甲基苯,由于1,2,3位被甲基占据,不能取代。只有4,5,6位可以取代,而4位和6位的取代是一样的,所以1,2,3-三甲基苯的一硝基取代物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