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1H-吲哚,又称7-甲基吲哚或7-甲基-1H-吲哚,其英文名为7-Methylindole。这是一种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纯度,至少达到98%。它在化学上的CAS号为933-67-5,这意味着在全球化学物质数据库中,它有一个独特的标识。
-甲基靛红,其英文名是7-Methyl-1H-INdole-2,3-Dlone,中文名称还有7-甲基靛红和7-甲基-1H-吲哚-2,3-二酮的别称。此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C9H7NO2,分子量为1616克/摩尔。它的主要组成是纯品,呈现出淡红色粉末的外观特征。
吲哚,化学名称为1H-吲哚或2,3-苯并吡咯,英文名为Indole,CAS号为120-72-9,EINECS号为204-420-7。其分子式为C8H7N,分子量为111479。这是一种由吡咯和苯并联的化合物,其结构特征是苯环与吡咯环的并合,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吲哚和异吲哚。
1、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纯品的吲哚乙酸是无色的叶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但在光照下,它会转变为玫瑰色。其熔点为165-166℃(168-170℃),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如在无水乙醇、醋酸乙酯和二氯乙烷中,以及在乙醚和丙酮中。然而,它不易溶于苯、甲苯、汽油和氯仿,且不溶于水。
2、吲哚乙酸,也称为3-吲哚乙酸、吲哚-3-乙酸、氮茚基乙酸或杂茁长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素,属于吲哚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时也被称作茁长素、生长素或异生长素。这种有机化合物的纯品为无色叶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但在光照下会变为玫瑰色。
3、原来起到这种作用的,是一种名叫吲哚乙酸的植物生长素。这是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弗里茨·温特在1926年发现的。他让植物的芽鞘一面得到阳光的照射,一面得不到阳光的照射,发现芽鞘逐渐弯向了有阳光的一面。由此,他便从芽鞘里分离出了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
4、作为一种纯天然的团粒物质,蚯蚓土含有18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的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它还包含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铜、锌、硼等,并且添加了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1、“吲哚”的读音:yǐn duǒ 吲哚是吡咯与苯并联的化合物,又称苯并吡咯,化学式为C8H7N。吡咯和苯有两种并合方式,分别称为吲哚和异吲哚。吲哚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天然花油,如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等中。吲哚 基本解释:有机化合物名。
2、吲哚读音:【yǐn duǒ】。释义 有机化合物名。淡黄色或无色片状结晶。用于药物、香料或染料的制造。吲:吲 yǐn【吲哚】有机化合物。亦称氮杂茚。【吲唑】有机化合物。亦称二氮杂茚。哚:哚 duǒ 【吲哚】见”吲“笔画数:9;部首:口。
3、吲哚”的读音是“yǐn duǒ”。吲哚是吡咯与苯并联的化合物。又称苯并吡咯。有两种并合方式,分别称为吲哚和异吲哚。吲哚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天然花油,如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等中。
4、吲哚的拼音是yǐn duǒ。吲哚介绍:是吡咯与苯并联的化合物,又称苯并吡咯,化学式为C8H7N。吡咯和苯有两种并合方式,分别称为吲哚和异吲哚。吲哚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天然花油,如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等中。
5、吲哚拼音:[yǐnduǒ];吲哚是吡咯与苯并联的化合物,又称苯并吡咯,化学式为C8H7N。吡咯和苯有两种并合方式,分别称为吲哚和异吲哚。吲哚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天然花油,如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等中。
对于说明书样稿中的空项或未列全的项目,应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商品名、规格等。【药品名称】通用名:吲哚美辛缓释片 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Indometacin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汉语拼音:Yinduomeixin Huɑnshepiɑn 本品主要成份为:吲哚美辛。
说明:吲哚美辛片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02月05日药监注函[2002]58号《关于公布第二批化学药品说明书目录的通知》发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说明书是规范修订后的建议参考样稿,企业如有疑异,可提出修改意见。
吲哚美辛:吲哚美辛适用于多种疼痛和炎症情况,如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合成来达到抗炎和镇痛的效果。但吲哚美辛的使用需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此外,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