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本乙腈,乙酸乙酯以及甲醇钠溶液反应合成出粗品清基本丙同,然后用甲本清洗杂质,晾干后得清基苯丙同。
③3,4-二氯三氟甲苯法。以3,4-二氯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与二甲基甲酰胺及氢氧化钠在压力釜中反应,在光照条件下氯化脱甲基并环上氯化得到产品。目前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研究与开发此路线。
甲苯合成β_苯基乙胺:1)甲苯氯化,生成一氯甲苯;2)一氯甲苯和氰化钠反应,生成苯乙腈;3)苯乙腈加氢,生成β_苯基乙胺。
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那么比较它们第一个原子上连接的原子的顺序;如有双键或三键,则视为连接了2或3个相同的原子。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团作为主要官能团,命名时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团,命名时顺序越低名称越靠前。
首先,确定主链(通常是碳原子数最多的),然后对碳原子编号(离官能团近的优先编号),然后在看有多少个支链,再看是否数字之和为最小,最后得出名称。
系统命名法的话,苯是主体,丁烷是配位基,所以是1-丁烷苯。
二甲苯有3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
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是二甲苯的异构体。二甲苯(dimethylbenzene)为无色透明液体;是苯环上两个氢被甲基取代的产物,存在邻、间、对三种异构体,在工业上,二甲苯即指上述异构体的混合物。
MX叫做混二甲苯。甲基分布在苯环的四周,分别有邻位、对位和间位,也就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和间二甲苯。这几种混合在一起(可能还有少量乙苯),就称为混二甲苯,即MX。
邻二甲苯是二甲苯(xylene)的同分异构体之一,也称为1,2-二甲苯。
大多都是指的对二甲苯 ,但实际一般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乙基苯的混合物。
二甲苯根据两个甲基在六碳环上的不同位置,可分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三种,是一中不饱和烃类有机化合物Xylene [C6H4(CH3)2=1017]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为邻、间、对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具特臭;易燃。
CH3)3CCH2CH3的简写式如下图,定c主链上从左到右依次为4号碳。2号碳上有3个甲基,且他们是等效的(空间结构),此处只有1种。3号和4号碳上分别有1种,因此总共有3种。
首先判断 二甲苯有几个不同化学环境的H,取代后就有几种取代物。某个原子的化学环境指的是 周围与它相连的原子的种类和键连方式。
一氯取代物的数目等效为等效氢的数目,就知道了一氯取代物的数目。 像甲烷、乙烷、丙烷无 同分异构体 ,结构单一。 丁烷及以上有同分异构体,那么就要画出所有的同分异构体,再数等效氢的数目,确定一氯取代物的数目。
一般说来,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的所有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氯原子取代任意一个等效氢原子所得的一氯代物是同一种。只要这样就可以了。
甲苯,其一氯代物可以取代甲基上面的氢,也可与取代苯环上面的氢。甲基上面的三个氢是等价的,苯环上面的五个氢分邻间对三种位置,故共有四种一氯代物。二甲苯也是如此,只要搞清楚氢的种类,就能知道一氯代物的种类。
1、区别如下:物理性质不同 气味方面,苯常温下是甜味,有芳香气味,甲苯有苯样气味,二甲苯有强烈刺激性。溶解度方面,苯难溶于水,甲苯极微溶于水;二甲苯易流动,能与无水乙醇、乙醚和其他许多有机溶剂混溶。
2、醚蒸发后,如有蓝色斑点留下,即表示正反应。二甲苯的鉴定:将试样加入试管中,再倒入三氯乙酸水溶液,如充分溶解,即为正反应。取试样1滴于点滴板凹处,加1到2滴甲醛硫酸溶液处理,应呈红色反应为正反应。
3、甲苯与二甲苯区别如下:甲苯 工业甲苯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气味,有时可能含有很少比例的相同沸程的脂肪烃。与苯相似,甲苯不溶于水,能和甲醇、乙醇、氯仿、丙酮、冰醋酸和苯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4、物理性质:甲苯和二甲苯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它们的密度、沸点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略有不同。例如,甲苯的密度略小于水,而二甲苯的密度则略大于水。
5、鉴别方法:加入高锰酸钾,能使之褪色的是甲苯和二甲苯,不能褪色的是苯;然后蒸馏,先蒸馏出来的是甲苯,后出来的是二甲苯。原因:苯环无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的独特的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6、同理,分馏出甲苯(沸点110)和二甲苯(沸点138-144)。用试剂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若有甲苯,溶液会退色。鉴于除油剂多为混合物,建议使用第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