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主要因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或其辅酶腺苷钴胺素及甲基钴胺素缺陷,导致患者体内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同型半胱氨酸、3-羟基丙酸及丙酰肉碱等增多,大量有机酸由尿液排出,故可通过串联质谱检测血丙酰肉碱、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有机酸进行诊断。
甲基丙二酸血症属于多种生化缺陷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明显的临床遗传性,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种情况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这种情况没有特效根治的办法,只有做好产前筛查,优生优育,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很严重的,是一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先天性有机酸代谢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甲基丙二酸、丙酸、甲基枸橼酸等代谢物在体内异常蓄积,引起神经、肾脏、肝脏、骨髓等多脏器损伤的一类疾病。
甲基丙二酸血症多由基因缺陷导致酶异常,引起甲基丙二酸在体内累及造成神经系统异常。甲基丙二酸血症也称为甲基丙二酸尿症,对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严重可出现昏迷,部分孩子可伴有癫痫表现。
1、甲基丙二酸尿症是一种疾病,是有机酸代谢障碍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甲基丙二酸、丙酸、甲基肌原酸等代谢物在体内异常积蓄,引起神经、肾脏、肝脏、骨髓等多脏器损伤的一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甲基丙二酸血症多由基因缺陷导致酶异常,引起甲基丙二酸在体内累及造成神经系统异常。甲基丙二酸血症也称为甲基丙二酸尿症,对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严重可出现昏迷,部分孩子可伴有癫痫表现。
3、甲基丙二酸尿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有机酸代谢障碍疾病,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主要病因在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与琥珀酰辅酶A之间的代谢转换受阻,导致体内积聚甲基丙二酰辅酶A、甲基丙二酸和丙酸等有机酸,从而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4、甲基丙二酸尿症,通常称为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决定的疾病,其英文名是methylmalonic academia,简称MMA。这种疾病在婴儿期早期就会显现其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严重的间歇性酮酸中毒。在病人体内,血和尿液中会明显增多一种名为甲基丙二酸的物质。
5、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也叫甲基丙二酸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就是早期起病,严重的患儿有间歇性酮酸中毒,血和尿中甲基丙二酸增多常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甲基丙二酸尿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时间与基因型相关。mut0型患者通常在出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出现急性脑病症状,如拒乳、呕吐、脱水、昏迷、惊厥等,早期死亡率极高,预后较差。
2、cblC缺陷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显著,早发型症状可能在出生后两个月出现,包括生长发育问题、喂养困难和嗜睡;迟发型症状可能在4至14岁显现,表现为疲劳、精神错乱和痉挛,甚至可能出现痴呆或脊髓疾病。血液系统异常如巨幼红细胞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也较为常见。
3、cblC缺陷者表现出显著的神经系统症状,早期病例在出生后两个月内出现,如生长迟缓、喂养困难和嗜睡,而迟发病例可能在4~14岁出现,表现为疲劳、意识混乱和痉挛,甚至智力障碍或神经退化。血液系统异常常见,如巨幼红细胞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4、甲基丙二酸血症虽有多种生化缺陷,但临床表现类似。起病早,一般于新生儿或早婴儿期发病。常见嗜睡、生长发育不良、反复发作性呕吐、脱水、呼吸窘迫和肌张力低下。部分有智能落后、肝大和昏迷。缺陷为mut0者症状出现早,80%在生后第1周。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malonic acidemia,MMA)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病,由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缺陷或钴胺素代谢障碍引起。它导致甲基丙二酸、3-羟基丙酸及甲基枸橼酸等代谢物异常蓄积。根据酶缺陷类型,分为Mut型、辅酶钴胺素代谢障碍两大类。辅酶钴胺素代谢障碍包括6个类型,与基因编码有关。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主要因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或其辅酶腺苷钴胺素及甲基钴胺素缺陷,导致患者体内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同型半胱氨酸、3-羟基丙酸及丙酰肉碱等增多,大量有机酸由尿液排出,故可通过串联质谱检测血丙酰肉碱、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有机酸进行诊断。
甲基丙二酸血症对人体寿命的影响程度不等,因此预后对个体预期寿命的影响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性状 晶体。相对密度 455g/cm3 熔点:129-136℃沸点:334°C at 760 mmHg闪点:170.2°C蒸汽压:44E-05mmHg at 25°C溶解性 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
甲基丙二酸的物理性质包括其晶体形式,相对密度为455g/cm3,熔点在129-136℃之间,沸点为334°C在760 mmHg压力下,闪点为170.2°C,且其蒸汽压在25°C时为44E-05mmHg。在溶解性方面,甲基丙二酸可以溶解于水,且在醇和醚中易溶。
丙二酸用作铝表面处理剂,由于加热分解时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而没有污染问题。在这一点上,与过去采用的甲酸等酸型处理剂相比,具有很大的优点。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制药工业。
化学性质 对热不稳定,加热至150~160℃将脱氨成缩二脲。若迅速加热将脱氨氨气同时三聚成六元环化合物三聚氰酸。(机理:先脱氨生成异氰酸(HN=C=O),再三聚。)与乙酰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酰脲与二乙酰脲。在乙醇钠作用下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生成丙二酰脲(又称巴比妥酸,因其有一定酸性)。
在碱基互补配对时,胸腺嘧啶或尿嘧啶与腺嘌呤以2个氢键结合,胞嘧啶与鸟嘌呤以3个氢键结合。嘧啶和各种取代的嘧啶有多种方法合成。例如,巴比妥酸(2,4,6-三羟基嘧啶)可由脲与丙二酸二乙酯在醇钠的作用下缩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