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酸乙酯制备甲基丁酮的步骤是:1)乙酸乙酯在醇钠作用下自身缩合成乙酰乙酸乙酯。
2、在醇纳作用下生成乙酰乙酸乙酯,这是发生了酯缩合。然后再进行酮式分解。
3、①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②酸做催化剂且需加热有副反应生成,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分离出生成物。不合适,反应中有一步是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是乙酸乙酯溶解度降低更易析出,而过多的酸则会相反。主要杂质:乙烯,乙醚,乙酸,乙醇。用洗气法除去。
4、-二甲基乙酰乙酸乙酯--水解脱羧--产物 6)乙酰乙酸乙酯 + 丙酰氯--2-丙酰基丙二酸二乙酯--水解脱羧(脱掉一个羧基)--产物 反应条件均为乙醇钠/乙醇,水解条件为NaOH溶液以甲醇做溶剂或乙醇,脱羧条件为盐酸加热。楼主问题太多了,懒的画图,所以就文字敲的,要实在看不懂再联系我。
5、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沉淀的是丁酮;发生碘仿反应,生产碘仿(CHI3)。取三种物质少许,分别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产生气泡的是草酰乙酸乙酯(含羧基),丁酮和乙酰乙酸乙酯鉴别方法有许多:加三氯化铁、金属钠都可以。
-甲基-1-丁炔加1mol水生成的稳定化合物是:3-甲基-2-丁酮。
-甲基-1-丁炔的结构简式为:CH三CCH(CH3)2,被高锰酸钾氧化时,生成:(CH3)CHCOOH和CO2。这是炔烃的化学性质。炔烃经高锰酸钾氧化,可发生碳碳三键的断裂,生成两个羧酸。
-甲基-1-丁炔的结构简式为CH≡CCH(CH)。根据命名原则,碳碳三键的一端连接2个甲基。炔烃的命名:首先选择含有三键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命名为某炔。
解:0.1mol烃燃烧生成水2g,即2g/(18g/mol)=0.4mol,即该烃中含有0.8mol H原子。气态烃,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所以:(1)该烃可能分子式(结构式就免了吧):C3H8, C4H8 (2) 名称依次为:丙烷,1-丁烯,2-丁烯,2-甲基丙烯,(环丁烷)。
炔烃的命名,要求从离三键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所以从右开始编,在第三个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叫3-甲基-1-丁炔。
根据你的命名,这种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CH3)2。
不一样。3-甲基-2丁酮是指甲基异丙基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10O,为无色液体,微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丁酮是指甲基乙基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COCH2CH3,分子量为711,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丙酮气味。
-甲基-1-丁炔加1mol水生成的稳定化合物是:3-甲基-2-丁酮。
该化合物为3,3-二甲基-2-丁酮。分析如下。首先,化合物不饱和度为1,可能有环状结构或者双键或者羰基。根据红外,化合物可能含有甲基,亚甲基,羰基,不含双键,不含羟基和醚键。排除环状结构。因此该化合物含一个羰基,为醛或酮。根据氢谱,化合物只有两种氢,分子高度对称,或者含有四级碳。
-甲基-2-丁酮的环境影响主要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途径进入人体。它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具有刺激性,对皮肤也有直接的刺激作用。急性毒性研究表明,大鼠经口摄入的致死剂量为148mg/kg,兔经皮接触的致死剂量为635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