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基本上与烃不相似,一氟甲烷、一氟乙烷、一氯甲烷、一溴甲烷在常温下是气体,余者低级为液体,高级的是固体。它们的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和卤素原子数目的增加(氟代烃除外)和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升高。
2、氯甲烷的命名与结构 氯甲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被称为甲基氯。它的化学式为CH3Cl,表示由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以及一个氯原子组成。氯甲烷的结构中,一个碳原子与三个氢原子连接,而另外一个键与氯原子相连。
3、主要因为氯甲烷常用的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就是氯仿,从通用性上来看。他们比一氯甲烷来得更加运用普遍。这样的话就使得氯甲烷就是这几种化合物的通称这种概念就非常突出了。就不能单独的来命名,代替一氯甲烷了。
4、CH4没有极性,CHCL3有极性,CH4正四面体结构电荷分布均匀,CHCL3电子偏向CL。ch4为非极性共价键,因为h原子吸引c原子电子的能力相同,形成c-h键,而chcl3因为既有c-h键又有c-cl键所以是极性。
年前淘汰溴甲烷。根据有关国际公约,溴甲烷土壤熏蒸使用至2018年12月31日;自2017年1月1日起,撤销溴甲烷农药登记;自2019年1月1日起,禁止溴甲烷在农业生产上使用。
- 24 小时 溴甲烷熏蒸时间短,一般为2 - 24 小时这对于跨区域和寓所的处理都具有优势。溴甲烷是一种高毒,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当温度高于5度时,便可蒸发为比空气重3倍的气体。
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政府出于安全考虑都趋于停止使用这种薰蒸剂,前段时间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叫停。但是,时至今日,它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
保质期不等于在之前还能用,一年一检是必须的,灭火器开过封就必须从新灌装。压力在绿的和黄的那里就能用,红色就没压力,有火也不能用,尽量保证一年一检,不定期检查,保证火灾时发挥作用。
溴甲烷是一种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发达国家于2005年淘汰,发展中国家也将于2015 年淘汰。由于溴甲烷作为熏蒸剂的卓越作用,溴甲烷仍然受到使用者的欢迎。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高效、广谱地杀灭各种有害生物。它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从而达到灭虫、防病、除草的目的。
部分溴甲烷以原形物自呼吸排出。在肝内代谢,经去甲基作用以无机溴及半胱氨酸甲酯(5-methylcysteine)形式从尿中排出。代谢方式尚不清楚。可水解成甲醇及溴氢酸。
溴甲烷 溴甲烷又名溴代甲烷,系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遇堿性溶液分解。本品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职业中毒主要侵入途径为呼吸道。溴甲烷为强烈的神经毒物。
三氟溴甲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毒无臭气体。液化后呈无色透明液体。不燃烧。单独存在时,在500℃以下稳定,在700℃以前的分解率为5%,但是在更高的温度下分解急剧地进行,而到1090℃时分解率可达60%。
溴简介。溴(Bromine)是一种化学元素,元素符号Br,原子序数35,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ⅦA族,是卤族元素之一。溴分子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是有挥发性的红黑色液体,活性介于氯与碘之间。纯溴也称溴素。
1、主要损害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对皮肤、黏膜、肺、肾、肝、心血管等也有损害。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肺最早受到损害,损害也最为严重。皮肤接触溴甲烷液体可引起冻伤。
2、溴甲烷对人的毒害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出现双目失明。
3、健康危害:主要损害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对皮肤、粘膜、肺、肾、肝、心血管等也有损害。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肺最早受到损害,最为严重。
4、人体长期置于酸性腐蚀性气体中,会导致皮肤以及呼吸道受到腐蚀,从而使人体受到伤害。如果需长期在酸性腐蚀性气体作业,需穿着相应地化学防护服。
5、溴素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易引起流泪、咳嗽。溴的反应性能较弱,但这并不影响溴对人体的腐蚀能力,皮肤与液溴的接触能引起严重的伤害。另外,溴可以腐蚀橡胶制品,因此在进行有关溴的实验时要避免使用胶塞和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