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温度是20摄氏度的铜块放入100摄氏度的热水中,铜块的密度是变...

铜块密度变小,因为热胀冷缩,铜块的体积会增大,而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变小。水的密度变大,因为4摄氏度的时候水的密度是最大的。

据测定,钢轨的温度每升高1℃,它的长度要伸长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每1公里钢轨温度升高1℃,长度就增加1厘米。 如果炎热的夏天钢轨的最高温度是35℃,寒冷的冬天钢轨的温度是零下20℃,那么,一年里钢轨的冷热相差55℃,在这种情况下,一百公里的钢轨的伸缩范围竟达55米。

一般情况下,这个铜块最后会停留在100度.因为水的比热很大,加上在一般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决定了铜的温度会被钳在100度.但是我为什么说一般呢.因为也要看这个铜块原有的温度是多少度以及它的体积有多大。

应该是C 因为是放置加热足够长的时间。所以无论是铁块还是铜块都会被加热到和沸水一样的温度——100℃。所以C正确。铁块和铜块的起始温度不知道是否相同,所以A不能肯定。既然最后铁块和铜块的温度相同,那么最后铁块和铜块之间不会有热传递,D错误。B是肯定错的。

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展示铜块和铝块,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 总结 。

铜的比热约为390J/(kg·℃),以此来估算,300g的铜从20℃升高至40℃时,所吸收的热量为0.3*(40-20)*390=2340J,这也是其吸收的热能。如果您是想知道此时铜块在40℃所具有的热能,则约为0.3*40*390=4680J。结果供你参考了。

密度如何变大或变小?

1、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密度也会改变,如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物体受热后,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就减小.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

2、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改变。一般来说,不论什么物质,也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体积或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联系温度T、压力p和密度ρ(或体积)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气体的体积随它受到的压力和所处的温度而有显著的变化。

3、因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在遇冷的情况下,分子与分子的间隔会变小,整个物质表现出来就是体积变小。而这个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是不变的,密度=质量÷体积,除数变小,被除数不变,所以商会变大,即密度变大。

4、密度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的不会发生变化?不是,密度是可以改变的!影响物质密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由物质本身的因素决定外,还要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外界压强、温度、物质所处的状态等等。但是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常常简化,把一些影响它的次要因素忽略掉,以求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5、变小了。水的密度是0 g/cm^3,冰的密度是0.9 g/cm^这是因为液态的水在凝固成冰的时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的,使得冰晶体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于液态水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6、密度变小,密度=质量处以体积,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温度上升时体积膨胀,密度相对就变小了;相反的,物质在温度下降时体积缩小,密度会变大。物质的质量不受温度影响,但是体积会热胀冷缩。但也有特殊的,是热缩冷胀,如: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所以在从0度到4度的过程中,它的密度减小。

铜的密度能改变吗

1、冷拉前后密度有所变化,冷拉后,结晶更加紧密。密度稍稍变大。铜的硬度与密度并非同一概念。硬度为软硬程度。密度是衡量单位体积铜的重量。

2、一般情况下,块体铜的密度9g/cm?,块体铁的密度8g/cm?。所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

3、铜导线参入非铜的杂质后,其密度肯定会改变:如果参入的杂质原子量小于铜,则密度减小;如果参入的杂质原子量大于铜,则密度增大。

4、都不会变化。没有变成气体蒸发,质量肯定不会变化。另外固体分子和液体分子的排列距离几乎是一样的,因此体积也不变化,所以密度没有变化。如果你怀疑固体分子和液体分子排列距离,请查阅资料。

5、铜的密度因其纯度和加工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纯铜,如无氧铜,其密度为9克每立方厘米。磷脱氧铜的密度稍低,约为89克每立方厘米。加工黄铜的密度范围在5到8克每立方厘米,而铸造黄铜的密度则在7到55克每立方厘米之间。

铜和铁的密度哪个大

铜的密度为9g/cm3,而铁的密度为8g/cm3。因此,铜的密度大于铁。 铜的密度为9g/cm3,而铁的密度为8g/cm3,因此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铜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铜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的原因:铜的密度是9g/cm,铁的密度是8g/cm。所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铜的密度是9g/cm。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

铜铁铝密度大小关系:ρ(铜)ρ(铁)ρ(铝)。铜的密度为:9*10的三次方千克/立方米;铁的密度为:9*10的三次方千克/立方米;铝的密度为:7*10的三次方千克/立方米。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一般情况下,块体铜的密度9g/cm?,块体铁的密度8g/cm?。所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

铜。铜的密度是:9克每立方厘米,铁一般是:9克每立方厘米,所以铜的密度更大。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

拉伸后的铜密度变大或变小的原因

1、拉伸后的铜密度变大是因为拉伸增加了铜的容积,同时在原有的体积内存放更多的原子,这会导致铜的密度变大。

2、铜的韧性相对较弱 铜是一种相对较软的金属,其韧性不及一些更硬的金属如钢。这意味着在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铜材料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进而可能导致断裂。铜的抗拉强度较低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抵抗断裂的能力。

3、当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其质量也会相应增加,反之亦然。例如,一块铁块如果被拉伸或压扁,尽管其形状发生变化,但其密度不会因此改变。质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质量属性,而不是其占据的空间大小。质量、体积与密度之间的关系由公式m=pv表示,其中m代表质量,p代表密度,v代表体积。

铜块在高温状态下密度有变化吗

铜块如果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经过高温无变化,重量不减轻。如果在空气中加热到高温,表面会生成一层氧化物层,重量会增加。

铜的热稳定性也相当高,其熔点达到了1084±0.2℃,这意味着在日常操作中,即使在高温下,铜也能保持其固态。而其沸点更是高达2567℃,这在许多高温环境中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在化学反应中,铜通常以+1和+2价存在,尽管在某些罕见的不稳定化合物中,可能会发现+3价的铜,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密度对铜的性质影响 铜的高密度意味着其原子排列紧密,这赋予了铜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同时,由于其导电性能良好,铜被广泛用于电气工程中。此外,铜的密度也影响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例如在高温或腐蚀环境下,铜的密度和性质变化对于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由于铜的密度相对稳定,它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性能变化较小。这使得铜成为一种可靠的材料,可以在多种环境下使用。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铜都能保持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总的来说,铜的密度为96克/立方厘米,这一特性使得它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克/立方厘米。熔点1084±0.2℃,沸点2567℃。常见化合价+1和+2。电离能726电子伏特。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最好的纯金属之一,稍硬、极坚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

密度92g/cm,熔点1084±0.2℃,沸点2567℃,铜是一种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稍硬,极坚韧,耐磨损,有很好的延展、较好导热、导电和耐腐蚀能力。铜及其合金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其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OH)CO,俗称铜绿。

铜的密度变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