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3-C=CH-CH=C-CH3 | | CH3 CH3 己二烯和乙烯都是不饱和烃,己二烯是二烯烃,有二个双键,不饱和度为2。乙烯是单烯烃,有一个双键,不饱和度为1,两者都属于烯烃,性质上相类似。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2、“己”对应数字6,代表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2,4—己二烯中的2,4代表2号位,4号位上有双键。2,5—二甲基表示2号位,5号位上连接2个甲基。
3、-二甲苯的命名不正确,应该是1,4-二甲苯。
1、有旋光性。这个分子既没有对称面,也没有对称中心,有手性,所以有旋光性(但如果是外消旋混合物则没有)。-1,3-二甲基环己烷分子内有对称面,是内消旋化合物,无旋光性。其构象转换平衡体系为:eeaa。
2、你好 没有旋光性。对称面在双键及最靠近双键的4个原子所决定的平面。注意单键是可以旋转的。
3、Z)-1,2-二溴乙烯 2个对称面 1,3-二甲苯 2个对称面有对称面的分子没有旋光性。2 对称中心若分子中有一点P,通过P点画任何直线,在离P等距离的线段两端有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点P称为分子的对称中(用i表示)。
4、会重新得到原来的共轭二烯和烯烃,即1,3-戊二烯和丙烯。产物C6H12O没有旋光性,说明起始物的羟基处是外消旋的,光活性仅由氯处引起,消除反应发生后,就形成外消旋的4-己烯-2-醇,不再具有光活性。
5、是4-甲基-2-庚烯-5-炔。有旋光性说明有手性碳,用Lindlar催化剂加一分子氢后仍有旋光性,而用Na在NH3(l)中还原却无手性可知存在炔键和反式的烯键。为有手性,手性碳上还需连甲基。
Z和E分别取自德语“Zusammen”和“Entgegen”的首位字母,前者意思是“在一起”,后者的意思是“相反,相对”。
有机化学中的E是E构型,Z是Z构型.若双键上两个碳原子上连有四个完全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就无法命名。
Z就是烯烃双键碳上两个大的基团在一边,另外两个小的基团在另一边,同样E就是一个烯碳上大的基团和另一个烯碳上小的基团在一边,一般来讲Z,E和顺反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例如2-甲基-2-丁烯。
双键若从两边编号构型相同且编号加总数不变时,Z型先标出。如下图所示,此化合物命名为(2Z,4E)-2-4-己二烯,而命名为(2E,4Z)-2-4-己二烯则是错误的。
按“ 顺序规则”分别比较每个碳原子上连接的两个原子或基团,若两个 较优基团在π键平面同侧者为Z型异构体,在异侧者为E型异构体。所以2表示第二号碳在平面同侧,4表示第四号碳在平面异侧。
己烷有5种同分异构体,其结构是如下。主链上有6个碳的正己烷。结构式如下。主链上有5个碳的2-甲基戊烷和3-甲基戊烷。结构式如下。主链上有4个碳的2,2-二甲基丁烷和2,3-二甲基丁烷。结构式如下。
有2-甲基丙烷这一有机物,它不是丁烷,因为它的主链上只有3个碳原子。
书写方法 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关键在于书写的有序性和规律性。例写出分子式为C7H16的所有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从左边查主链的3号碳之间应该为双键,系统命名法为“2—甲基—2,4—己二烯”。你可能想问为什么是“己二烯”,而不是“二己烯”。“己二烯”中“二”修饰“烯”,即两个烯即两个双键。
2、楼上说的命名方式是对的,就是3,4-二丙基-1,3-己二烯-5-炔。这种三双键都有的烃类化合物命名得先让双键优先,无论是书写还是编号,过来才是三键。
3、应该叫做2,3-己二烯。它是一种二烯烃。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属于不饱和烃,含两个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含两个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通式为CnH(2n-2),属于不饱和烃。
4、两个双键,称为丁二烯,而不叫二丁烯.这样固定下来,大家都明白.而几某烯,一般这个几阿拉伯数字表示碳碳双键的位置,如2-丁烯.没有二丁烯这个说法。己二烯是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的一种己烯,二己烯是两分子己烯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