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萘酚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HO-C10H6-OH 其中,C10H6表示萘环,HO表示羟基。萘酚的结构式中,萘环上的氢原子和羟基官能团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影响萘酚的化学性质。萘酚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与苯酚相似,但具有更强的还原性和更弱的酸性。
2、苏丹红I(Sudan I)的化学名称为1-苯基偶氮-2-萘酚(1- phenylazo-2- naphthalenol),分子结构式为C6H5N=NC10H6OH,分子量2428。百度上查的。
3、两种分子:如图 因为萘只有两种不同位置的氢,所以萘酚有两种结构式。
4、-萘酚(α-萘酚)分子式:C10H8O 结构式:分子量:1417 性状:浅黄色或灰白色片状固体。可燃,有毒。有苯酚气味。在贮存过程中允许颜色逐渐变深。应避光深存在阴凉干燥处。用途:本品是染料,医药、农药、香料和橡胶防老剂的基本原料或中间体及彩色电影胶片之成色剂。
5、⑷由丙烷经三步反应合成C1CH 2 CH=CH 2 的流程图如下:CH 3 -CH 2 -CH 3 C1CH 2 CH=CH 2 由此得反应1的试剂与条件为Cl 2 、光照;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3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图中2—萘酚的结构式有问题,其中只能有五个双键,因为两个双键不能相邻。答案应该是AB,这时不要再去写分子式了,太麻烦,直接看碳原子个数、双键个数、其它元素原子个数眩光可以了。
苏丹红I(SudanI):1-苯基偶氮-2-萘酚(1-phenylazo-2-naphthalenol),分子结构式为 苏丹红结构式和化学式C6H5=NC10H6OH,分子量2428。苏丹红II(SudanII)化学名称为1-[(2,4-二甲基苯)偶氮]-2-萘酚(1-[(2,4-dimethylphenyl)azo]-2-naphthalenol)。
萘酚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HO-C10H6-OH 其中,C10H6表示萘环,HO表示羟基。萘酚的结构式中,萘环上的氢原子和羟基官能团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影响萘酚的化学性质。萘酚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与苯酚相似,但具有更强的还原性和更弱的酸性。
1、第一个:(2S,3S)-2-氯-3-溴丁烷。第二个:2-甲基-5-丙基辛烷。
2、—甲基—1,3—丁二烯,这是系统命名,习惯命名:异戊二烯。结构简式如下图,为了让你知道命名规则,标出了碳原子标号。名称中的1,3是指碳碳双键开始的的位置,2是指甲基在主链上连接的位置,丁代表主链碳原子个数,二是官能团(碳碳双键)的数目,烯是指物质类别。
3、例如:CH3CH2NHCH3中,N上只有三个基团,则它的第四个基团为一个原子序数为0的假想原子,四个基团的排序为:CH3CH261CH361H61假想原子。(iv)名称的基本格式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的基本格式如下所示:例如:下面化合物的系统名称:(v)命名原则和命名步骤命名时,首先要确定主链。
苋菜红(Amaranth),别名 1-(4′-磺基-1′-萘偶氮)-2-萘酚-3,6-二磺酸三钠盐、CI食用红色9号、食用赤色2号日。化学分子式:C20H11N2Na3O10S3。
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一种物质,当然分子结构式不一样了。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它们分别用于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以及糕点表面上彩等。
“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胭脂红”、“落日黄”等食品添加剂与“苏丹红”有何区别?一般市民虽然很难判定哪些食品含有苏丹红,但没有必要望“红”、“辣”生畏。除苏丹红外,可以食用的红色着色剂有上千种,如胭脂红、新红、苋菜红等,这些着色剂是可以在食品中限量添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