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

1、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其公式表示为 ρ = G/v,其中 ρ 代表密度,G 代表物体的重力,v 代表物体的体积。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其公式表示为 g = m/v,其中 g 代表重力加速度,m 代表物体的质量,v 代表物体的体积。

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

3、第二节 密度 定义: 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ρ=m/v 单位:1g/cm3=103kg/m3 含义:以水为例,密度为1g/cm3,其物理意义为: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

4、首先,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密度是不变的,所以不能说密度跟谁成正比、跟谁成反比。其次,只有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时,才能说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这还得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才成立。即两种不同的物质,在体积一定时,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的密度就越大。

如何上好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这节课

探索“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建立密度概念; 知道密度公式、单位; 会查密度表,鉴别物质; 能联系实际,知道密度的简单应用。

第一步骤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首先针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有些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而有些物质,体积大小不同,质量却相同,提出设问。第二步骤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的认识。 学生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

1、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说课稿(1)关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 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为声音部分的起始章节,同时作为重点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满足课标要求,并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和活动。

3、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初中《重力》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重力》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重力力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测量等,本节课再学习常见的,具体的一种力——重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八年级物理说课稿优秀范文1 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第四章第一小节内容。从知识结构来看,光的折射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之后编排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光传播规律的进一步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

5、初中物理说课稿:《动能与势能》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能与势能”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能量、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的初步概念,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