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电子基团的强弱顺序可以按照以下规则排列:强吸电子基团:这些基团具有高度亲电性,能够强烈吸引周围电子。
2、强吸电子基团 叔胺正离子(-N+R3)、硝基(-NO2)、三卤甲基(-CX3,X=F、Cl)。中吸电子基团 氰基(-CN)、磺酸基(-SO3H)。弱吸电子基团 甲酰基(-CHO)、酰基(-COR)、羧基(-COOH)。
3、如果是苯基和甲基相连,那么苯基是吸电子基,甲基作为给电子基。但是和强吸电子基相连时,苯基的给电子效应远远大于甲基,这是因为苯环是一个富电子共个体系,可以由6个碳原子给出电子,但是甲基不行。
4、诱导效应---氯本身电负性大,有吸电子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氯有3p孤对电子,有供电子的共轭效应 但是由于氯吸电子能力太强,导致诱导效应占主。
5、苯基上有许多电子,但是又有相当大的不饱和度。所以当与吸电子基团相连是给出电子,与给电子基团相连是吸收电子。
6、吸电子。氯甲基是由甲基基团和氯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有电负性规律,氯原子的电负性高于碳原子和氢原子,因此氯原子有强的电子亲和力,倾向于吸引周围的电子。氯甲基中的氯原子吸引周围的电子。
1、先在ZnCl的催化下,发生苯环的烷基化反应,生成苄醇。苄醇上的羟基在ZnCl和HCl的存在下继续被转化成氯代。也就是说,这个反应生成的是氯化苄。这个反应又叫氯甲基化反应。
2、盐酸,氯化锌,甲醛这个条件的是氯甲基化反应的经典条件,楼上化的产物醇只是反应的中间体,在强酸的所用之下(氯离子浓度极高),产物羟基质子化离去,并被氯取代,生成率甲基化产物。
3、苯和CO、无水HCl气体(AlCl3作催化剂)反应生成苯甲醛,后者还原生成苄醇.苯、甲醛、无水HCl气体(无水ZnCl2作催化剂)生成苄基氯,后者水解生成苄醇.用盐酸-氯化锌试剂。将1mol无水氯化锌溶于1mol纯浓盐酸中制备。
1、布兰克氯甲基化反应(Blanc氯甲基化,或氯甲基化)是无水氯化锌作用下芳香族化合物与甲醛和氯化氢作用生成氯甲基芳香化合物的反应。[1][2]该反应在化学工业和有机合成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2、该反应是分两个步骤,首先是在氯化锌,60度的条件下生成苄醇,然后氯化氢作用下将羟基取代生成最终得苄氯。该反应的收率可达79%,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3、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反应过程中,卤素分子在苯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异裂,卤素的一部分进攻苯环,另一部分与催化剂结合。反应方程式为: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条件:紫外光照射下。
1、反应的化学方称式为:nC6H5OH+nHCHO==-[(C6H3OH)-CH2-]n-+nH2O。分析:苯酚与甲醛反应,浓盐酸催化剂,酚羟基邻位上的氢和醛基氧缩去生成水。
2、先在ZnCl的催化下,发生苯环的烷基化反应,生成苄醇。苄醇上的羟基在ZnCl和HCl的存在下继续被转化成氯代。也就是说,这个反应生成的是氯化苄。这个反应又叫氯甲基化反应。
3、苯+甲醛+HCl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得到苄氯,加镁粉得到苯基氯化镁(PhMgCl格氏试剂),再跟乙醛亲核进攻,水解得到1-苯基异丙醇。
4、苯甲醛为苯的氢被醛基取代后形成的有机化合物。苯甲醛为最简单的,同时也是工业上最常为使用的芳香醛。在室温下其为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杏仁气味。
5、苯酚与甲醛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这个反应通常被称为酚醛缩聚反应,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反应机理如下: 首先,甲醛中的羰基碳上的氢原子发生质子化,生成甲醇中的氢离子和甲醛中的羰基阳离子。
芳烃在HCHO、浓HCl和ZnCl2等作用下,在芳环上导入-CH2Cl基团的反应。
氯甲基化反应是在无水氯化锌存在下,芳烃与甲醛及氯化氢作用,芳烃上的氢原子被氯甲基取代。此反应叫氯甲基化反应。
氯甲基化反应只能在苯环上。因为这是一种亲电取代反应。脂肪醇能不能发生氯甲基化反应。在酸性条件下, 醇和甲醛发生Prins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