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苯酚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其实如果可以用溶解性来判断更简单环己醇和甘油可以用Na来区分,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甘油消耗的Na。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
2、环己醇六个氢应该在2以下。红外的话,苯酚在1600和1400有强特征吸收,环己醇没有,紫外更明显了,苯酚在200纳米以上有吸收峰,环己醇没有。
3、三价铁离子鉴别苯酚颜色变蓝,硝酸银的乙醇溶液鉴别溴代烷现象有沉淀生成,高锰酸钾鉴别环己醇现象颜色退去。浓硫酸鉴别环己烷现象溶于浓硫酸生成环烷磺酸(在加热条件下也可用高锰酸钾鉴别)剩下的是己烷。
1、酸性可以转化为共轭碱的碱性考虑,共轭碱的碱性与共轭碱的稳定性有关。
2、对硝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苯甲酸苯酚环己醇 羧酸的酸性大于苯酚,大于醇,这个是一般规律。同样的羧酸,含有的吸电子基越多,吸电子能力越强,羧酸根负离子的负电荷就能得到很好的分散,酸性越强,所以有上面的顺序。
3、吸电子基处于林、对位时,酸性增强效应大于间位;供电子基处于邻、对位的酸性减弱效应大于间位。排序:对硝基苯酚 间硝基苯酚 苯酚 间甲基苯酚 对甲基苯酚 2 卢卡斯试剂与醇的反应可以理解为“亲核反应”。
4、而导致氢原子更容易失去电子生成质子【氢离子就是质子】,酸性也会越强。所以甲基是供电子基团作用相反,导致酚羟基酸性变弱。
5、很明显苯酚的酸性是最弱的。对硝基苯酚的硝基能帮助分散电离后阴离子的负电荷,所以酸性比苯酚强。苯硫酚的硫原子半径比苯酚的氧更大,所以电离后阴离子的负电荷密度更低,造成苯硫酚的酸性一般强于相应的苯酚。
1、间、对甲酚可采用共沸法、尿素法、离解苯萃取法、磺化水解法等方法进行分离。
2、使用酸碱法分离苯甲酸和甲苯酚:将混合物加入到碱性溶液中,甲苯酚会被质子化而沉淀,而苯甲酸则会转化为盐酸盐,可以通过酸化反应还原成苯甲酸自由态。通过离心和过滤,可以将沉淀的甲苯酚分离出来。
3、强碱调到PH12,萃取,有机相中是已醇。水层酸化至PH=8,萃取,有机相中是对甲酚。再酸化至强酸性,萃取,有机相中是已酸。
4、基本原理:第一步,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能产生气泡的是苯甲酸,不产生气泡的是乙醇和对甲苯酚。第二步,加入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是对甲苯酚,不显紫色的为环乙醇。两种试剂,两个步骤,即可渐变完成,比较简便。
有毒,但是其毒性较小。环己烷虽然有毒,但是其毒性较小,可以被用于制作橡胶、清漆等还可以代替苯进行制作脱油脂,还可以作为制作环己醇、环己酮的原料。被常用于工业当中,作为一种原料进行使用。
-甲基环己醇有手性碳原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4-甲基环己醇分子中的甲基基团所连接的碳原子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为周围的4个基团中有两个是相同的氢原子,另外两个则是醇基和甲基基团,互相排斥,因此产生了手性。
以环己醇为原料,用铬酸氧化,亦可制得。【毒性】兔口投剂量的一半会转化为环己酸葡萄醛酸从尿中排出,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62ml/kg,腹腔内投入LD5023g/kg。大白鼠吸入最小致死浓度2000ppm (4小时)。
用氢氧化钠熔液分离,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对甲基苯酚溶于其中,4-甲基环己醇不溶,且分层,进而可以分离。
1、几乎所有的反式1,4-的环己烷都有对称面的。
2、碳六元环这个面不是对称面,因为-CH3和-OH在环的一上一下。
3、A是平面型分子,具有对称面(想象将甲基、溴、氯及氢和两个双键碳所在平面一分为二),没有旋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