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甲基环丙烷和溴水反应

用溴水。环丙烷及其衍生物会跟溴发生开环加成反应,而使溴褪色。

简单化学法区别:环丙烷是三元环,不稳定,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开环。

溴水试验:将待鉴别物质与溴水(Br2)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化学反应。1,2-二甲基环丙烷虽然含有饱和碳链,但没有不饱和键,不会与溴水反应。2-戊炔和1-戊炔属于炔烃,会发生加成反应,与溴水反应生成溴代产物。而环戊烷作为饱和化合物,不会与溴水发生反应。

首先准备四只洁净的烧杯或小试管,分别放入四种物质,轻微闻味道,有芳香味的是甲苯C和叔丁基苯D,剩下的是环丙烷A和戊烯B先在AB中分别加入少量氯水,褪色的是戊烯,无明显现象为环丙烷。

甲基环丙烷和溴加成断哪个键啊

甲基环丙烷和氢气和溴水反应,都是加成反应,三元环张力大,能发生开环加成反应,但是开环断键的位置有两种。由于,这两个反应的机理不一样,导致断键位置不同:和H2,得到的是(CH3)2CHCH3,即断键在环上不连甲基的两个C之间,CH2-CH2之间,以得到支链化合物最稳定。

当甲基环丙烷与氢气反应时,反应机理决定了断键发生在环上不与甲基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之间,即CH2-CH2之间,最终产物为(CH3)2CHCH3,这是一种支链化合物,结构上更为稳定。而当甲基环丙烷与溴水反应时,由于是亲电加成反应,断键位置则位于环上连有甲基的两个碳原子之间,即CH2-CH之间。

在与氢气反应时,甲基环丙烷倾向于开环,断裂发生在环上不连接甲基的两个碳原子之间,生成(CH3)2CHCH3。这一过程以生成支链化合物最为稳定。而与溴水反应时,则属于亲电加成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断键发生在环上的CH2-CH之间,生成BrCH2CH2CHBrCH3。

断掉哪个键,主要取决于所形成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如果断掉1,2号碳原子之间的键,可以得到更稳定的仲碳正离子。如果断掉2,3号碳,会生成能量更高的伯碳正离子。这个伯碳正离子虽然能发生重排变成叔碳正离子,但由于自身生成的非常少,所以重排产物也不会多。

甲基环丙烷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褪色。3碳环不稳定,氧化环境下极易发生开环反应,断键在含最多取代基和最少取代基的两个C原子之间(一般就是在取代基两边)。甲基环丙烷遇到溴水发生反应,生成CH3-CH(Br)-CH2-CH2Br。甲基环丙烷常温下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在高热或催化条件能开环生成二元酸。

甲基环丙烷和H2反应应该是主要生成2-甲基丙烷吧?由于是催化加氢,环丙烷吸附到催化剂表面上,故从空间位阻考虑,应该是没有取代基的两个碳吸附上去,断掉这个单键加氢。和Br2反应,断掉最多取代基碳和最少取代基碳之间的单键加溴。

关于1-甲基环丁烷的问题

1、甲基环丁烷分子中与甲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为叔氢原子(3°氢原子)容易与氯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生成1-氯-1-甲基环丁烷,方程式如下:CH﹣C4H7+Cl=CHClC4H6+HCl 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有时也可发生开环反应,生成1,4-二氯戊烷。

2、-甲基环丁烷与HBr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2-溴丁烷。

3、应该是甲基上Br取代。HBr和1-甲基-2-溴环丁烷 环丁烷常温(光照)下主要发生取代,加热时发生加成。

甲基环丙烷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褪色吗?

1、-戊稀含有双键,所以溴水和高锰酸钾加入后都能使其退色,原理是溴水和其发生加成,高锰酸钾和其发生氧化;而高锰酸钾又能和甲基环丙烷反应退色,原理也是氧化,所以要先加溴水,使其退色的为2-戊稀,然后加高锰酸钾,使其退色的为甲基环丙烷,而无变化的为戊烷了。

2、区别甲基环丙烷与丁烷方式如下 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丁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的是环丙烷。1-丁烯和1-丁炔均能同时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褪色,但1-丁炔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1-丁烯不能。

3、加入高锰酸钾溶液,使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色的是异丁烯,无现象的是异丁烷和甲基环丙烷,加入溴水,使溴水红棕色消失的是甲基环丙烷,无现象的是异丁烷。

4、能使高锰酸钾退色的是 庚烯 和庚炔 庚烷 和甲基环丙烷中能使溴水退色的是甲基环丙烷 1-庚炔和银氨溶液行成白色色的炔化银沉淀。

5、可以,甲级环丙烷环的键角为60度,与正常键角10928相差较大,存在比较大的角张力,故容易被氧化或加成开环。

6、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的,可能是 1,3-环己二烯、甲苯。不褪色的是苯、甲基环丙烷 用溴水检验1,3-环己二烯、甲苯:两层都是无色的是 1,3-环己二烯,一层为橙色的是甲苯。(烯烃加成,甲苯萃取)用溴水检验苯、甲基环丙烷:两层都是无色的是 甲基环丙烷,一层为橙色的是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