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密度及其测定

1、岩石密度测定方法 (1)天平法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水中减轻的质量等于它排开同体积水的质量。对于4℃的水,1cm3的体积质量为1g。因此,用天平在空气中称得标本的质量为 P1,在水中称得质量为P2时,它的密度为:普通物探 式中:V为岩石标本的体积;σ0为4℃时水的密度,等于1g/cm3。

2、岩石密度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岩石试样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其密度。由于岩石中可能含有孔隙,这些孔隙的体积在密度计算中需要被排除。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确保岩石试样处于烘干状态,并使用适当的试液来排除孔隙对密度测量的影响。

3、其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岩石的密度(颗粒密度)对于建筑材料选择、岩石风化研究、地基基础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及确定围岩压力等计算指标至关重要。

4、岩石密度的测定,根据岩石类型和试样形态,可分别采用量积法和蜡封法。量积法。试样可制备成圆柱体、立方体和方柱体。在试样两端和中间三个断面处测量其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或边长,计算平均值,测量试样中心和四周的五个高度,计算平均值。蜡封法。蜡封法适用于一切软硬岩石。

5、岩石,地壳与地幔的构成物质,密度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矿质单位体积质量,不计开口与闭口孔隙。岩石密度是建筑材料选择、岩石风化研究、地基稳定性评估与围岩压力计算的重要参数。非水溶性矿物的岩石宜用水做试液,而含水溶性矿物的则选用中性液体如煤油。

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

1、综上所述,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岩石性质、地质构造、隧道断面大小以及施工经验等多种因素。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和调整,可以确保光面爆破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同时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

2、光面爆破的孔距通常为光面爆破层厚度的0.75~0.90倍,岩石软弱、裂隙发育的条件下,取值应更小。钻孔直径及装药不偶合系数的选取可参照预裂爆破的参数。线装药密度Qx通常按照松动爆破药量计算公式确定:式中q—松动爆破单耗(kg/m),a—光面爆破孔间距(m),W—光面爆破层厚度(m)。

3、技术特点:光面爆破的关键在于分区分段微差爆破,即通过对爆破参数的精确控制,使得各炮孔的起爆时间有所差异,从而实现爆破效果的优化。设计要求: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使爆破后的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临空面平整规则。这要求在施工前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以确定合适的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

4、毫秒微差有序起爆是实现光面爆破的又一关键步骤。合理的爆破程序安排,可确保光面爆破具有良好的临空面,从而提高爆破面的平整度和围岩的完整性。有序起爆还需考虑爆破能量的合理分配,以达到预期的爆破效果。最后,边孔直径的控制也是影响光面爆破效果的重要因素。

5、掏槽眼和辅助眼的装药量一般根据光面爆破参数计算确定。掏槽眼装药系数按百分之90,炮眼长度3m,带入公式计算得:3X0.9X0.15除以0.2=23kg。每个掏槽眼装药卷数n=Q/p=23/0.15=15卷掏槽眼总装药量Qt=23X3=69千克。

内生矿床成矿模式与地球物理特征

分异侵入型矿床。含矿侵入体一般呈扁平的岩盆状、岩盘状以及岩床状。矿床往往产于侵入体内的顶板和底部附近,仅个别位于侵入体范围以外。侵入体在物性(磁化率、密度、导电性、地震波速)方面差异相当大,并具有明显的产状要素。

氢氧同位素特征 赤铁矿和红碧玉样品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落在岩浆水范围,其他样品落在岩浆水范围附近,说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并有海水混入。 铅同位素特征 反映了该区成矿金属物质来自上地幔或深部地壳源区。

其含义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单元内,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在一定的地质构造部位形成不同矿种、不同类型而且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称为矿床成矿系列。

由于上覆泥质类岩层的屏蔽作用,使上述成矿过程能够重复缓慢地进行,直到矿床完全形成。层控(内生)型重晶石矿床成矿模式见图4-11。

形成方式:内生矿床既可由岩浆作用形成,也可由气化热液作用形成。产出位置:除了与火山、热泉等有关的内生矿床产于地壳表层外,其他的都产在地下一定深度,是在较高温度和较大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根据岩浆的发展顺序和冷凝阶段,内生矿床可以分为三类:岩浆矿床、 伟晶矿床和气化-热液矿床。外生矿床:外生矿床是在地壳表层外力作用下,使有用元素或成矿 物质发生迁移和聚集所形成的矿床。根据成矿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和可燃有机岩矿床。

电剖面法、电测深、高密度、充电法、激发激化法、电磁法

该方法设置高密度的观测点,通过电极转换装置和微机工程电测仪实现数据快速自动采集。高密度电法结合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特点,具有电极布设一次完成、多种电极排列方式扫描测量、野外数据采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等优势。高密度电法在工程物探、探测煤矿老硐、古墓墓穴等领域表现良好。

煤矿物探方法最少可分为电法、地震勘探法、瞬变电磁法、无线电波透视法、重力法五种。具体介绍如下:电法是煤矿物探中应用广泛的方法,包含直流电测深法、电测剖面法、电磁频率测深法、激发极化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等细分类型。直流电法勘探还进一步细分为电剖面、电测深、电透视、三极超前探等方法。

目前常用的物探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电法勘探:涵盖技术: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等。优势:适用于探测深部地质结构。探地雷达:涵盖方法:剖面法、宽角法、环形法、透射法、单孔法、多剖面法等。

其中,电法勘探涵盖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和瞬变电磁法等技术。探地雷达则提供了多种选择,如剖面法、宽角法、环形法、透射法、单孔法、多剖面法等。

常用的方法有直流电测深法、电测剖面法、电磁频率测深法、激发极化法、充电法和自然电场法等。由于煤系同古地层间往往有明显的电性差异,所以常采用电测深法、电磁频率测深法寻找含煤区,圈定煤系的赋存范围,追索煤层或煤组的分布,划分不同岩段,研究断层。充电法可用于探测废矿井的位置、边界。

测井曲线解释

1、测井曲线解释是对地质勘探中通过测井技术获得的各种曲线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过程。以下是测井曲线解释的主要内容:电阻率曲线:RD和RS:深浅侧向电阻率,反映地层的电阻变化,是地质的“指纹”。RDC和RSC:环境校正后的电阻率,提供更精确的电阻率信息。岩性、密度和孔隙度曲线:DEN、DENC和VDEN:反映地层的密度信息。

2、测井曲线解释 RD、RS - 深、浅侧向电阻率,用于评估岩石的电导率。RDC、RSC - 环境校正后的深、浅侧向电阻率,以减少井眼和围岩影响。VRD、VRS - 垂直校正后的深、浅侧向电阻率,帮助更准确地评估地层。DEN - 密度,用于判断岩石的物理特性。DENC - 环境校正后的密度,提供更准确的密度评估。

3、RT井温测井曲线解释:井温测井是通过测量井下的温度分布来了解地层热特性的方法。RT曲线反映了不同深度地层的温度变化情况。通过分析RT曲线,可以判断地层的热传导性能、异常体的存在以及地热梯度等信息,对于油气勘探和地热资源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测井有哪些方法,和适用于找煤层的方法

在测井方法中,几种技术组合使用通常最有效,但如果要选择一种对识别煤层最有用的方法,自然伽马测井(GR)和电阻率测井是最为常用和有效的。自然伽马测井(GR):特点:通过测量地层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辐射强度来识别地层性质。煤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通常较低,因此在测井曲线上,煤层会显示为一个伽马值低的区域。

地球物理测井通常涉及电、磁、声、热、核等物理原理的测井仪器,通过将这些仪器下入井内,利用测井电缆连接地面电测仪,连续记录深度变化的参数,并通过这些参数曲线来识别地下岩层,包括但不限于油、气、水层、煤层、金属矿床等。对于石油工业而言,勘探期间寻找新油田的测井称为勘探测井。

常用的测井方法有: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井温测量、地层产状测量、井径测量和井斜测量等。

四种测井方法应用:地球物理测井 通常指地球物理测井。把利用电、磁、声、热、核等物理原理制造的各种测井仪器,由测井电缆下入井内,使地面电测仪可沿着井筒连续记录随深度变化的各种参数。通过表示这类参数的曲线,来识别地下的岩层,如油、气、水层、煤层、金属矿床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