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撒施防治。每亩地使用500-1000g6%四聚乙醛颗粒剂,拌土撒施,或绕着田地四周撒施一圈,并在田地中央的埂上面设置几个药剂点,诱杀蜗牛。喷雾的方法防治。一般使用80%的四聚乙醛粉剂配置成500倍液,然后全田喷雾防治。喷雾效果不如撒施颗粒剂效果好。冲施防治。
2、水稻福寿螺:每亩地使用80-100g的40%四聚乙醛悬浮剂,兑水30-45kg稀释喷雾,或使用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800-1600倍液喷雾。 玉米蜗牛:每亩地使用80-100g的40%四聚乙醛悬浮剂兑水30-45kg稀释,喷洒在玉米根部以及中下部分的叶片上。如果蜗牛危害严重,可以在7-10天后继续用药一次。
3、针对蜗牛问题,推荐使用10%的密达(四聚乙醛)进行防治。 每亩土地使用0.5至1公斤的密达,在傍晚时分均匀撒在畦面上。 另一种选择是使用80.3%的克蜗净WP17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或者,可以使用6%的除蜗灵2号,用500至750克滑中链均匀撒施防信孙治。
1、庚烷(C8H18)是一种烷烃,分子式为C8H18。
2、螺环化合物命名:从小环开始编号,经过螺原子,再经过大环,其中如果有相同原子数的环存在时,如果有取代基的则先编有取代基的环编号。【a.b】中a表示小环除螺原子外的环碳原子数目,b表示大环除螺原子外的环碳原子数目。
3、CH3-C,(CH3),2-CH2-CH2-CH2-CH3,2,2-二甲基已烷。CH3-CH2-C(CH3)2-CH2-CH2-CH33,3-甲基已烷。
4、己烷有5种同分异构体,具体结构如下:主链上有6个碳的正己烷。结构式如下图所示:主链上有5个碳的2-甲基戊烷。结构式如下图所示:主链上有5个碳的3-甲基戊烷。结构式如下图所示:主链上有4个碳的2,3-二甲基丁烷。结构式如下图所示:主链上有4个碳的2,2-二甲基丁烷。
5、共用的碳原子叫螺原子。螺环的系统命名是根据整个环中所含的螺原子数目,用螺、二螺等做词头,然后在方括号中按整个环的编号顺序,用数字注明各螺原子所夹的碳原子数目,将词头和方括号放在相当于整个环的链烃名称之前来命名。
1、四聚乙醛是一种白色的针状结晶物质,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密度为27克/立方厘米,具有较高的熔点,具体为246℃。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较低的温度下,如115℃,可以升华,其蒸气压在25℃时为6帕。在溶解性方面,四聚乙醛不易溶于水,却能轻易地溶于苯和氯仿。
2、四聚乙醛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灭螺药物,以其6%的密达浓度呈现浅蓝色外观,其特性在于遇水后会变得柔软,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这种特性使其在诱捕螺类时表现出显著的吸引力。当螺类受到其诱惑并摄入或接触到药物时,四聚乙醛会促使螺体内大量的乙酰胆碱酯酶释放,进而破坏其特有的黏液系统。
3、四聚乙醛,别称多聚乙醛、灭蜗灵、蜗牛敌,是一款选择性极强的杀螺剂。其独特的胃毒作用使其能够有效地对付蜗牛和蛞蝓,且具备极强的诱引效果。此药剂对人畜安全性高,对鱼类及其他水生、陆生非目标生物的毒性低,对蚕类的毒性也相对较低。
4、四聚乙醛是一种专门用来杀灭蜗牛和蛞蝓的杀螺剂。其商品名称多样,例如密达、灭旱螺灭蜗灵、蜗牛敌等。该药剂对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中等毒性,对鱼、鸟则较低毒,对蜜蜂微毒。常见的剂型包括5%、6%、10%、15%颗粒剂和50%、80%可湿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