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鱼的养殖技术

1、养殖技术 池塘建造:叉尾鱼养殖池塘有下挖式、地面式等,池壁以砖体结构为宜,池壁和池底必须确保不漏水并用水泥抹平,池底放少量瓦筒、瓦坛等作为人工洞穴供叉尾鱼栖息、藏身。

2、叉尾鱼的养殖技术:投放鱼种、水质控制、定期消毒、营养喂养、饲料挑选、疾病防治、收获成鱼。投放鱼种:投放叉尾鱼的鱼种应该仔细选择,种类多样性有助于增加养殖效益,从而提高收益。根据水质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叉尾鱼种类投放。水质控制:水质控制是鱼塘养殖叉尾鱼的关键,养殖能否成功是以水质直接相关。

3、叉尾鱼的养殖技术 养殖之前一定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然后要将池塘清理干净。鱼苗在越冬时水温要保持在10℃以上,人工饲料以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等到鱼苗慢慢长大后可以进行混养形式,这样可以增加鱼种的总产量。

4、斑点叉尾鮰性情温和,易于捕捞,但疾病较多,需预防为主。肠道败血症、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需定期药物预防。养殖过程中需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18-34℃。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5-5之间均可生存,最适范围为3-5。

5、水深:水深需保持在5~0米。排灌与水质:排灌方便,水源有保障,水质需保持清新无污染。池底:池底平坦,淤泥少,最好是硬底质或砂砾底质。消毒:鱼种放养前10天,每1/15公顷用生石灰150千克进行清塘消毒,7天后加水至适宜水位,不宜使用漂白粉消毒。

网箱饲养斑点叉尾成鱼放养鱼种数量和密度以多少为宜?

网箱养殖条件千差万别,鱼种放养密度有高低之分,一般最低放养密度为80尾/米最高放养密度随环境质量的好坏等因素而变化,对初养者推荐产量为150千克/米3。预期未来商品鱼均重500克,成活率95%,则其放养密度为315尾/米3。

鱼种饲养期需放养6000-8000尾夏花,白鲢1000尾左右。饲料以人工颗粒为主,日投饵量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调整,以半小时吃完为宜。成鱼饲养期需保持水质清新,溶氧3毫克/升以上,投喂浮性或沉性饲料。斑点叉尾鮰可单养或混养,混养效果更佳。主要混养鱼类包括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

鱼种的规格、质量 斑点叉尾鱼种规格应该均匀一致,一般为30~50克/尾,如果要求成鱼商品规格更大,可放养60~100克/尾的鱼种。放养的白鲢、花鲢鱼种为50~100克/尾。必须选择无病、健康状况良好的鱼种,其主要标志是体色一致,皮肤上无溃疡、疮疤或斑点,鳍条完整,并且游动活泼,不易捕捉。

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

10公分叉尾养一年有多大

1、公分叉尾养一年有三斤。人工养殖叉尾鱼,需要挑选优质的鱼苗并清理干净池塘,冬季需要保持水温在摄氏度10以上,投放鱼苗的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万尾左右,饲料成分主要以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等为主。

2、体长最多可以达到8厘米。斗鱼的养殖并不是很难,它对于水质和食物的要求不高,但是有些养殖者会误以为恶劣的环境对于斗鱼没什么大不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养殖斗鱼对于水质、水温等等还是会有一定的要求的,只不过不像其他鱼类那么要求高罢了。

3、饲养斗鱼适合的水温在25摄氏度—28摄氏度之间,斗鱼对氧气的需求量较一般鱼类大,所以要保证水温和含氧量。光照环境,充足的光照,利用水草进行光合作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