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海洋能?

1、海洋能是指海洋中蕴含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以下是关于海洋能的详细解释:主要形式:海洋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此外,更广泛的定义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及海洋生物质能等。来源:潮汐能和潮流能源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引力的变化,而其他形式的海洋能则主要源于太阳辐射。

2、海洋能源主要指海洋中蕴含的可再生自然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更广泛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及海洋生物质能等。潮汐能和潮流能源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引力的变化,而其他形式则源于太阳辐射。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而海洋生态系统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无疑是可再生能源。而核能源于核矿石内的能量,核矿石属于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所以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4、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和海水温差能等,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

5、潮汐能: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成为潮汐能。潮汐能是以势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与动能。

6、有限资源主要包括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无限资源则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光能等。有限资源: 形成过程漫长:这些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放大镜能汇聚太阳光点燃火柴,那么月光能行吗?

太阳能够自发光,属于恒星。月亮不会发光,月亮的光来源于太阳,月亮就相当于一面粗糙的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属于漫反射)到地球表面,能够照亮晴朗夜空下的大地。既然如此,放大镜能够汇聚阳光点燃火柴,类似的,放大镜能够汇聚月光点燃火柴吗?这个其实可以做个实验,不过受条件限制,我们就从理论上分析一下。

应该还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真做的话也未必能成功,但是从理论上分析来看,其实这样也是可以点燃火柴的。因为从热力学的角度看,用放大镜聚光的过程就是一个在一个点上增加能量的过程,只要能将能量汇聚到一定的限度,达到火柴的燃点就可以点燃它了。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验的角度来看,使用放大镜汇聚月光点燃火柴都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太阳光以及其他光源。

不能哦,月球是离我们人类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一样也是不发光不透明的不完全规则的球体。尽管月球不能自己发光,但我们实际上还是能够看到较为明亮的月球高高挂在天空,这是因为月球将照射在其表面的部分太阳光散射回太空,而有约7%的散射光线到达地球。

我国嫦娥工程发展到什么阶段

1、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发展阶段可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绕”发生在2006年前后,目标是发射“嫦娥1号”月球卫星,实现绕月飞行的探测,并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的初步系统。

2、中国嫦娥工程的阶段和主要任务如下:阶段一:无人月球探测初期 主要任务:实现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与运行。 具体表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个踏上月球之旅的卫星,完成了对月球的初步探测任务。

3、年,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宣布,嫦娥三号卫星与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实现月面勘查,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迈入新阶段。而嫦娥四号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它的存在,是对科技实力的有力保障。

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集合体。这些天体包括八大行星、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以及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等。太阳系的中心——太阳 地位: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角,位于中心位置。类型:太阳是一颗光谱分类为G2V的主序星,意味着它正处于其生命周期的稳定阶段。

中心天体——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 986%。它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其直径大约是 1392000 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 109 倍。太阳通过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为太阳系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关键因素。

太阳系是一个宏大的星系,包含八大行星及其他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中心是太阳,一个强大的恒星,其强大的引力维持着整个太阳系的稳定。以下是关于太阳系的详细资料:太阳系的中心——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一颗典型的黄矮星,提供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卫星及其他天体的光和热。

太阳系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太阳系内的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被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被称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被称为远日行星。

太阳和月亮相差有多远?

1、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4960亿千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偏心率为0.007。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384000千米,月亮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偏心率为0.11。太阳与月球之间的最短距离为48570亿千米,最长距离为5053亿千米。由此可见,太阳与月亮的距离远大于地球与太阳或月亮与地球的距离。这表明太阳与月亮之间存在着较远的空间距离。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不同季节会有所变化。当地球位于离太阳最远的位置,即远日点时,这个距离约为15210万千米。相反,当地球位于离太阳最近的位置,即近日点时,这个距离大约为14710万千米。地球平均距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4960万千米。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相对稳定的,大约为34万千米。

3、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496亿千米。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在初始阶段大约是2万千米,随后扩大到大约344万千米。 随着时间的流逝,月球会移动得更远,最终会离开地球的视线。 月球正以每年大约8厘米的速度逐渐逃离地球。

4、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

5、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远(远日点):15210万千米,最近(近日点):14710万千米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0千米 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 为 37万 千米 ;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6万千米。

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分那个3期工程?整个计划约耗时多少年

1、中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期工程,计划用15年的时间分三步完成。“绕”,就是发射环绕月球南北极飞行的探测器,对月球进行全球性遥感探测。2007年10月发射的“嫦娥一号”,对月球进行了1年4个月的探测,圆满完成了绕月探测的任务。

2、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3、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首期「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14亿元(一个比较常见的比喻是:「第一次探月工程的花费也就相当於修建两三公里地铁的钱。」),将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绕月卫星。此后10年间,中国将陆续进行月球车在探月软著陆以及机器人月壤采样工作。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