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氧化剂。由三氯化铁催化安息香氧化机理是:三氯化铁不是作为催化剂,而是作为氧化剂,把安息香中的醇羟基氧化为酮羰基,自身还原为二氯化铁。氯化铁是一种共价无机化合物,化学式FeCl3。为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
三氯化铁催化二苯乙醇酮氧化的机理是三氯化铁不是作为催化剂,而是作为氧化剂,把安息香中的醇羟基氧化为酮羰基,自身还原为二氯化铁。氯化铁是一种共价化合物,又名三氯化铁。
氧化反应。二苯乙二酮通常由安息香氧化而得,反应机理为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氧气在此过程中提供氧。
三价铁能氧化安息香中的羟基,而不能氧化乙醇中的羟基。安息香中的羟基受到相邻的苯环和酮基的影响,活性比乙醇的羟基高的多,羟基上的氢原子在两个氧上快速交换,使羟基可以被铁离子氧化。乙醇得羟基则稳定得多。
该化合物制作需要安息香氧化。二苯乙二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制作过程中,安息香的羟基会被氧化成羰基,生成联苯酰。在这个化学反应中,安息香的作用是作为氧化剂,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加入三氯化铁或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分解加快可能的原因如下:三氯化铁和肝脏研磨液中含有的过氧化物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提高反应的速率。

图72为苯乙酮的红外光谱。76550px-75125px-1为CH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对称伸缩振动与苯环上=CH的伸缩振动的叠加,因为CH3与羰基相连,伸缩振动频率较常值(74000px-71875px-1)升高[26AZ,]。
楼主你的软件横坐标设置有问题,你参考下2楼的标准红外图。横坐标该是那样的。
不用判断单取代。看到题目分子式知道其不饱和度为5,马上猜测有苯环,再看红外1700附近有大强峰,马上就知道含有C=O,不饱和度就够了。有苯环有C=O就只有苯乙酮C6H5COCH3和苯乙醛C6H5CH2CHO两种选择了。
单纯看这张图,苯乙酮和苯乙醛都是适用的,如热心网友所说的解释。而实际上我们知道了两个可能性,去查标准图谱对比就可以知道,是苯乙酮。
发生碘仿反应的条件是只有具有甲酮结构的醛酮和能氧化成甲酮结构的化合物才能发生碘仿反应。碘仿反应是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者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氯、溴、碘作用分别生成氯仿、溴仿、碘仿的反应。
发生碘仿反应的条件是具有CH3CO-连于H或C上的结构的化合物。
碘仿反应的条件是有CH3CO-连于H或C上的结构的化合物。碘仿反应是指甲基酮类化合物(或乙醛、乙醇)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时产生碘仿的反应。在这个反应中,碘的氢氧化钠溶液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苯乙酮和丁酮可以通过溶剂萃取的方法分离。具体步骤如下: 将苯乙酮和丁酮混合物加入溶剂中,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乙醚、丙酮等。
苯乙酮和丁酮可以通过溶剂萃取法来分离纯化。首先,将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溶剂可以是水、乙醇或乙醚等,然后将混合物搅拌均匀,使其分解成两种不同的溶质,其中一种溶质溶于溶剂,另一种溶质不溶于溶剂。
用水萃取法:将苯乙酮和丁酮混合物加入水中,由于苯乙酮溶于水,而丁酮不溶于水,因此可以将苯乙酮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苯乙酮和丁酮的分离纯化可以通过溶剂沉淀法来实现。
溶剂沉淀法是把苯乙酮和丁酮溶解在溶剂中,再根据两者的溶解度不同,利用溶解度的差异,把溶剂冷却到析出沉淀的温度,从而分离出苯乙酮和丁酮。
分苯乙酮。根据我国政府化学研究院发布的信息显示,截止于2022年12月31日,分苯乙酮可以用于分离纯化苯乙酮和丁酮。
1、常见可以发生碘仿反应的化合物有:醛类:如甲醛、乙醛、丙醛等。酮类:如丙酮、丁酮、己酮等。糖类:如葡萄糖、果糖等。酸类:如丙酸、草酸等。
2、含有乙基醇CHCH(OH)或者甲基酮CHCO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所以乙醛,丙酮,乙醇能发生碘仿反应,生成淡黄色有特殊气味的三碘甲烷沉淀。甲醛和正丁醇不发生反应不生成沉淀。
3、B.只有具有甲基酮CH3-C=O结构的醛酮以及可以被氧化为甲基酮结构的化合物的才能发生碘仿反应。ABC都没有,但碘有氧化性,在碱性溶液中可以把B的乙醇氧化为乙醛,就能反应了。
4、发生碘仿反应的化合物有具有CH3CO-连于H或C上的结构的化合物, 或具有CH3CHOH-R结构的化合物 , 烯醇 , 其他能被次卤酸盐氧化为这种结构的化合物 。前者例如丙酮 , 乙醛 , 后者例如异丙醇 , 乙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