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金的简介

1、汉麟趾金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特殊形态的黄金铸币。以下是关于汉麟趾金的简介:名称由来:汉麟趾金得名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的铸币,因其形状酷似马蹄,且与马蹄金合称为“麟趾褭”,故有此名。实际上,麟趾金的底部有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别,但整体上都呈现出中空、底部宽阔的特点。形态与重量:麟趾金正面圆形,背面中空,形状酷似兽蹄。

2、“麟趾”这一名称源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的铸币,因其独特的马蹄形状,被誉为后世马蹄金的鼻祖。实际上,“麟趾褭”是将麟趾金和马蹄金合称,两者外形相似,中心空洞,底部有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别。

3、麟趾金,顾名思义,其形状仿照麒麟的脚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金币。它通常与吉祥、祥瑞等寓意相联系,因此在古代备受推崇。麟趾金的铸造工艺精湛,金质纯正,且数量稀少,是收藏家们争相追逐的珍品。观察金币的形制与工艺 形制:真正的麟趾金,其形制通常规整,线条流畅,且符合古代金币的铸造规范。

4、我们从《汉书·武帝纪》可见,诏书中颁布的名称是“褭磃金”,麟趾金用来对应“获白麟”,褭磃金则对应“出天马”,两者都是祥瑞的化身,所以如果称“马蹄金”,就完全忽视了它们所包含的这一层含义。

5、例如佩戴玉麒麟以彰显身份和荣耀。“麟趾”金币的名称来源于《诗经》中的“麟之趾”,寓意着王室子弟的德行如麒麟般举止得体,遵循礼仪。因此,它也被用来赞颂和祝福子孙后代的仁厚。汉代的“麟趾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仍能保存完好,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

6、“麟趾褭”是麟趾金和马蹄金两种不同金币的合称。二者形状俱似马蹄,中心空洞,底部凹进;马蹄金底部椭圆,麟趾金底部圆形。每枚重1斤左右,上面刻着记重的文字,如“斤六铢”、“十五两廿二铢”等。至于麟趾褭的来历,汉武帝自称是得自上天的授意。

汉代金银器是怎样的?

1、汉代有的金银器除镶嵌绿松石等材料外,还饰以人物、动物等,如河北省定县汉墓发现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呈竹管状,表面有凸起的轮节。

2、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其金银器物在墓葬中的出土,无论是在数量、种类还是工艺上,都显著超越了先秦时期。 汉朝金银工艺继承并发展了前代的技艺,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制作出的器物不仅精致而且奢华。

3、东汉时期以装饰品为大宗,以狼、野猪、鹿、驼、马、羊、神兽等动物造型为主。其表现形式,有以写实为基调的单体动物,也有将动物重叠、排列,图案规范整齐的同种动物的重复组合。总体上说,金银器中最为常见的仍是饰品,金银器皿不多,可能因为这个时期鎏金的做法盛行,遂以鎏金器充代之故。

有出土黄金数量超过一吨的古墓吗?

1、有明确记载的黄金出土超过一吨的古墓极少,但个别案例接近或可能存在争议。国内典型墓葬案例我国目前发现的黄金储量最大的古墓是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西汉),出土马蹄金、麟趾金等黄金制品约285斤(约145公斤),虽未达吨级但已是全国考古发现之最。而同期的河北满城汉墓、广州南越王墓黄金储量仅在几十公斤量级。

2、目前没有考古发现证实出土黄金达一吨的古墓,但有两个墓葬的黄金出土量值得关注: 保加利亚瓦尔纳古墓: 1970年挖掘出的这座6000年前古墓中,墓主佩戴了900件黄金饰品(约5公斤),且周边300余座墓葬中也普遍存在黄金制品。

3、出土一吨多黄金的古墓是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其中发掘出478件金器,总重量超过120公斤,加上其他金饼、马蹄金等,估算总黄金量达到历史罕见的级别。 海昏侯墓的基本情况 该墓位于江西南昌,2011年因盗墓被发现,墓主为汉武帝之孙刘贺。

4、出土一吨多黄金的墓葬属于西汉时期,代表墓葬为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 核心信息定位:目前已知黄金储量最高的古代墓葬是西汉海昏侯刘贺之墓,共出土黄金制品115公斤(约0.115吨),包含马蹄金、麟趾金、金饼等不同形制。墓葬于2011年在江西南昌发现,是汉墓考古中黄金总量最惊人的发现。

汉麟趾金简介

汉麟趾金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特殊形态的黄金铸币。以下是关于汉麟趾金的简介:名称由来:汉麟趾金得名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的铸币,因其形状酷似马蹄,且与马蹄金合称为“麟趾褭”,故有此名。实际上,麟趾金的底部有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别,但整体上都呈现出中空、底部宽阔的特点。形态与重量:麟趾金正面圆形,背面中空,形状酷似兽蹄。

“麟趾”这一名称源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的铸币,因其独特的马蹄形状,被誉为后世马蹄金的鼻祖。实际上,“麟趾褭”是将麟趾金和马蹄金合称,两者外形相似,中心空洞,底部有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别。

汉麟趾金的历史记载如下:铸造背景:在西汉太始二年春天,汉武帝出巡归来后,因宣称见到白麟、天马和泰山黄金等祥瑞征兆,而下令铸造了一批名为“麟趾”的金币。命名来源:“麟趾”这个名字源于对麒麟的尊崇,同时也取自《诗经》中的“麟之趾”,寓意王室子弟的德行如麒麟般美好。

“麟趾”金币的名称来源于《诗经》中的“麟之趾”,寓意着王室子弟的德行如麒麟般举止得体,遵循礼仪。因此,它也被用来赞颂和祝福子孙后代的仁厚。汉代的“麟趾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仍能保存完好,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

汉朝的马蹄金是什么?汉朝的马蹄金是用来做什么的?

汉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金器工艺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时的统治者拥有大量的黄金,除了用于制作装饰品和金器外,还铸造了大量的“麟趾金”投入流通。 “麟趾金”是汉代的金饼,也被称为“马蹄金”。这种金币的正面是圆形的,背面中空,周壁向上斜收,形状类似圆足兽蹄,因此得名。

麟趾金即汉代的金饼,也称“马蹄金”。出土的“麟趾金”正面为圆形,背面中空,周壁向上斜收,口小底大,形如圆足兽蹄,故称“麟趾金”或“马蹄金”。这枚金币含金量95%,最大直径5厘米,高5厘米,壁厚5厘米,重2897克,相当于西汉时1斤左右。

马蹄金一般重250克左右,相当于汉代的一斤,也就是现在的半斤。功能用途。马蹄金一般用作帝王赏赐、馈赠、聘礼以及大额交易和域外交往,并不是流通货币。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仍需称量,因此也是一种称量货币。

马蹄金并非流通货币,而是用作帝王赏赐、馈赠、聘礼以及大额交易和域外交往。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马蹄金仍需称量,因此它是一种称量货币。历史背景:马蹄金由汉武帝太始二年协祥瑞而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综上所述,马蹄金是一种具有特定形状、重量和用途的西汉时期称量货币,并非真正的金子。

马蹄金的用途: 非流通货币:马蹄金并不是日常交易中的流通货币,而是用于特殊场合。 帝王赏赐:它是帝王用来赏赐功臣、贵族的贵重物品。 馈赠、聘礼: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如馈赠亲友、下聘礼等,马蹄金也是常见的礼物。 大额交易:对于大额交易,马蹄金因其重量和价值适中,常被用作交易媒介。

它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称量货币,一般重250克左右。发明者与寓意:马蹄金的发明者是汉武大帝。汉武帝因迷信祥瑞,将得到的白麟、天马和黄金三样东西联系起来,认为是上天的祥瑞,于是创造性地将这三样东西组合起来,发明了马蹄金,用来以协瑞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