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阿糖胞苷作用

注射用阿糖胞苷是临床上治疗白血病的常用药物之一,白血病是一种急性的癌症,事实上白血病就是身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疾病,又称之为血癌。白血病危害是非常大的,临床上主要是骨髓转移来治疗白血病的,治疗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在早期的治疗中以药物为主。

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相当显著。它可通过静脉、皮下、肌内或鞘内注射方式被人体吸收。静脉注射后,药物能迅速分布到体液、组织及细胞内,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利用度。

鞘内注射 阿糖胞苷为鞘内注射防治脑膜白血病的第二线药物,剂量为一次25~75mg,联用地塞米松5mg,用2ml 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鞘内注射,每周1~2次,至脑脊液正常。如为预防性则每4~8周一次。

阿糖胞苷主要适用于成人和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它对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也有治疗作用,如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本品可单独或与其他抗肿瘤药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疗效更好。如果无维持治疗,阿糖胞苷诱导的缓解很短暂。

通用名称:盐酸阿糖胞苷注射液,其英文名是CYTARABI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拼音标识为:ZHUSHEYONG YANSUAN ATANGBAOGAN。本产品属于化学合成药物,其化学式为1-β-D-阿拉伯呋喃糖基-4-氨基-2(1H)-嘧啶酮盐酸盐。

细胞毒性药物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适应症为阿糖胞苷可以单用或联合其它化疗药物,适用于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尤其适用于成人或儿童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阿糖胞苷也可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的诱导缓解,也可用于脑膜白血病及其它脑膜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维持治疗。

阿糖胞苷注意事项

1、小剂量阿糖胞苷 剂量为一次按体表面积10mg/m2,皮下注射,一日2次,以14~21日为一疗程,如不缓解而患者情况容许,可于2~3周重复一疗程。本方案主要用于治疗原始细胞增多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亦可治疗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老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2、患者在诱导治疗时,应有足够的实验室和辅助设备以监测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确保患者免遭药物的毒性损害。阿糖胞苷的主要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程度较轻的毒性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口腔溃疡以及肝功能异常。

3、注意事项 胃肠道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贫血。发热、脱发、皮疹,肝功能损害。6 规格 针剂阿糖胞苷:每支50mg、100mg。滴眼剂:0.1%。7 贮法 避光、严封在冷处保存。

4、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76776。在国际上,盐酸阿糖胞苷的CAS号为69-74-9,而在欧洲化学品署的EINECS编号为200-713-9。作为一款重要的药物,它在医疗领域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如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在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因为它可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5、主要表现为弛缓性麻痹或轻瘫,从腿的远端开始,扩展到大腿、上肢、脊髓。体征呈现运动性共济失调和强直。主要由于神经细胞受损,其轴突退化,髓鞘继发性脱落,损伤多由长神经纤维的远端和直径较大的外周神经开始,如坐骨神经、腓骨神经、胫骨神经以及脊髓,但极少涉及脑组织。

阿糖胞苷4g/m2是什么意思

1、中剂量阿糖胞苷:中剂量是指阿糖胞苷的剂量为一次按体表面积0.5-0g/m2的方案,一般需静滴1-3小时,一日2次,以2-6日为一疗程;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剂量为按体表面积1-3g/m2的方案,静滴及疗程同中剂量方案。

2、对于中剂量阿糖胞苷,一般按照体表面积0.5-0g/m2,每日2次静滴,持续1-3小时,通常以2-6日为一疗程。大剂量方案则为1-3g/m2,同样采用静滴,疗程同中剂量。鉴于剂量增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加重,现今临床多倾向于使用中剂量。

3、中剂量阿糖胞苷 中剂量是指阿糖胞苷的剂量为一次按体表面积0.5~0g/m2的方案,一般需静滴1~3小时,一日2次,以2~6日为一疗程;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剂量为按体表面积为1~3g/m2的方案,静滴及疗程同中剂量方案。

4、一般而言,仅对少数实体肿瘤患者有效。含阿糖胞苷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儿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有效。伴或不伴其他肿瘤化疗药,2-3 g/m2高剂量的阿糖胞苷在1-3小时内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共2-6 天,对高危白血病,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有效。

5、阿糖胞苷价格不贵,用法简单,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阿糖胞苷的不良反应阿糖胞苷治疗白血病的原理主要是骨髓抑制,在治疗时不仅白细胞受到抑制,血小板也会相应减少,这就会导致贫血的发生,严重时,可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会出现高尿酸血症,并发肾病。

6、预激方案,适用于老年性白血病及一些低增生性白血病,相对来说骨髓抑制略小,减少粒细胞缺乏并发重症感染。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