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物有,二氯甲苯,一氯取代物2,一氯甲苯和4,一氯甲苯。甲苯与氯气的反应因条件不同,从而反应不同,产物不同.在光照条件下,甲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原理类似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取代的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苯环不变。
修正液成分的主要溶剂可分为三类:三氯乙烷(C2H3ClCH3CCl3)、甲基环己烷(C7H14)、环己烷(C6H12),其毒性危害的强弱和浓度成正比。
反应底物的消除活性比较主要看:离去基团和形成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这里离去基团相同。形成碳正离子,环乙烷甲基碳正离子重排形成三级碳正离子更稳定,伯碳正离子重排也只能形成二级碳正离子。
因为有几种位置的氢,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怎么找等效氢?三点:连在同一个位置的氢等效 连在同一个碳上的甲基上的氢等效 处于对称位置的氢等效 对于二氯代物有几种,不用掌握很多,不常考,掌握一些简单的就可以了。
修正液使用时存在实际风险。例如,学生在作业中频繁使用,吸入刺激性气味,可能导致呼吸不适。手部接触未干的液体,易将化学物质粘在皮肤上,而将修正液作为玩具玩耍,一旦误入眼睛,后果严重。修正液中的甲基环乙烷、二氯乙烷等有毒成分,对身体组织的破坏性很大,且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1、产物有,二氯甲苯,一氯取代物2,一氯甲苯和4,一氯甲苯。甲苯与氯气的反应因条件不同,从而反应不同,产物不同.在光照条件下,甲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原理类似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取代的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苯环不变。
2、甲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映,一个绿取代甲基上的一个氢原子 用乙醇与上面制得的氯甲苯反映,生成苯丙醇 苯丙醇进行氧化,生成苯丙醛。反映条件你应该知道的,不再赘述。上面说的大致正确,但最后一步酯化反应并不能得到最终你想要的产物。
3、在光照条件下,甲苯与氯气反应,主要生成一氯甲苯(Cl-CH2-C6H5),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取代甲苯中甲基上的氢原子,从而生成一氯甲苯,这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主要产物。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6H5 + Cl2 → Cl-CH2-C6H5 + HCl 这个反应是一个典型的甲基取代反应。
反应底物的消除活性比较主要看:离去基团和形成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这里离去基团相同。形成碳正离子,环乙烷甲基碳正离子重排形成三级碳正离子更稳定,伯碳正离子重排也只能形成二级碳正离子。
-氯丁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4H8Cl2,具有两个氯原子和一个双键。因此,它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消去反应,包括氢卤酸消去和β-消去。
卤素是强毒性基,卤代烃一般比母体烃类的毒性大。卤代烃经皮肤吸收后,侵犯神经中枢或作用于内脏器官,引起中毒。一般来说,碘代烃毒性最大,溴代烃、氯代烃、氟代烃毒性依次降低。低级卤代烃比高级卤代烃毒性强;饱和卤代烃比不饱和卤代烃毒性强;多卤代烃比含卤素少的卤代烃毒性强。
可以的。1-氯丁烷首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然后在500摄氏度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3-氯-1丁烯,最后发生消去反应,可得1,3-丁二烯。
1、苯是有6个碳原子。理论上是1:6 但是 在空气中燃烧 氧气不足 燃烧不充分。 实际上最少应该有4个碳原子进行反应。 要是和乙烯比较。 肯定是苯消耗的氧气量比较大。2:在这里要给你纠正一点。 苯里的双键其实不是稀烃双键的概念。 苯中那3个双键其实是一个大圆环。
2、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反应过程中,卤素分子在苯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异裂,卤素的一部分进攻苯环,另一部分与催化剂结合。反应方程式为: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条件:紫外光照射下。
3、间位取代基是抑制类,两种共存时主要看邻对位。两种取代基所引导的位置,一样的位置相互促进,不一样都有可能。看苯环上的取代基是吸电子基团还是给电子基团,给电子基团会使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吸电子基团则相反。理论上,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越高,越易发生。
4、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这是加成。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这是取代。消去反应无法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