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1)某液体密度:将某液体装满空瓶,然后用砝码称出质量,然后套入密度公式ρ=m/V 。(2)小石块密度:砝码称石头重量。然后用空瓶装满水,放入石头,然后取出石头,这样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头体积,用砝码称出剩下瓶子里的水重量,除以水的密度,就可以求出小石块体积。
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
小石块的密度大约是3-3之间。由于小石块的种类不同,所以小石块的密度也就不同,例如砂岩的密度是3,辉绿岩的密度是7或者9,花岗石的密度是63-3,所以小石块的密度大约是3-3之间。小石块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冰的密度约为0.9*1000kg每立方米,冰包石悬浮在密度为0.95*1000kg每立方米的液体中,说明冰+石一开始的平均密度(m冰+m石)/V总=0.95*1000kg每立方米,则石块密度大于0.95*1000kg每立方米。
应该是下降,因为冰的密度是小于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小于盐水密度,那么融合后,变成水,体积变小,液面肯定下降。如果没包石块,肯定是浮在盐水液面上,再融合,液面会上升 如果是冰浮在水面,融合后,液面不变 如果是冰放到,密度比水小的液体里,液面会下降。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冰和石头在漂浮时的浮力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当冰和石头一起漂浮时,它们受到的总浮力等于它们的总重力。 接下来,我们考虑冰融化后的情况。
液面会下降。冰块密度0.9,水的密度是1,冰包着水之后,整个冰块的平均密度大于0.9,所以,这个冰块比正常冰块漂浮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会更大,熔化后,有更大的空间需要填补,导致液面下降。
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增大,融化后相反,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则填补了冰融化后缩小的体积,所以液面不会变;大的密度完全融化后,融入水中,但是冰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反而下降。
石头有很多种,不同的石头比重也不同,有些石头比重只有几、几,比如石膏、滑石的比重都比较小,有的石头比重达到4-5,比如重晶石的比重就很大。具体密度与石头具体质地有关。石灰石大约3~4。花岗岩大约3~5。火山岩大约2~4。各种宝石大约2~4。钻石大约3~4等等。
石头的比重一立方是6吨-9吨。不同种类的石头,密度不同,重量也不同,一般石头的密度是6吨/立方米-9吨/立方米,所以石头的比重一立方是6吨-9吨。
石头的比重一立方是6吨-9吨。不同种类的石头,密度不同,重量也不同,一般石头的密度是6吨/立方米-9吨/立方米,所以石头的比重一立方是6吨-9吨。石头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石头的密度因种类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石头的比重参考:- 花岗石:63至3克/立方厘米 - 正长岩:3克/立方厘米 - 闪长岩:3克/立方厘米 上述密度值是石头在理想状态下的比重,如果是石子,它们的堆积密度通常会小于这个数值。这是因为石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石头的比重因种类而异,通常介于6吨/立方米至9吨/立方米之间。 密度是衡量石头重量的重要指标,不同石头的密度不同,因此重量也有所区别。 石头是地球地壳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对地球的构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石头比重只有几到几,例如石膏和滑石的比重都比较小。 有的石头比重达到4到5,例如重晶石的比重就很大。 具体密度与石头的具体质地有关。例如,石灰石的比重大约在3到4之间,花岗岩大约在3到5之间,火山岩大约在2到4之间,各种宝石大约在2到4之间,钻石大约在3到4之间等等。
石头的种类不同,相对应的密度都不一致。而石头的容重比例是7吨/立方米。
石头的密度因种类而异,通常以千克每立方米(kg/m)作为计量单位。 石头的容重,即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为7吨/立方米。
一方石子3吨到0吨。这与石头的规格直接相关,包括它的颗粒大小和密度。如果是从普通河道里提取的石头,一面大概5吨。如果算上大理石,其容重不低于6g/cm,但密度略高,每立方米重量在2吨左右。还有一种花岗岩,密度在63克/立方厘米到75克/立方厘米之间。
一方石子的重量大约相当于6吨。石头的密度大约为2克每立方厘米,而一方等于1000000立方厘米。因此,2000000克等于2吨。考虑到不同石头的密度,一方石子的重量可能在4吨到5吨之间。例如,青石的密度大约在2000多千克每立方米,因此一方青石的重量大约在2吨到3吨之间。
立方块石等于6顿左右。石头密度为2g每立方厘米 一方=1000000立方厘米 2000000g,就是2吨 2*2=4吨 3*2=6吨 上面是没有考虑空隙因素的。从实际生产生活的经验来看。一方石子=6吨石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