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物质的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的关系: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约高1~5℃,而闪点愈低,二者的差距愈小。苯、二硫化碳、丙酮等的闪点都低于0℃。在开口的容器中作实验时,很难区别出它们的闪点与着火。可燃液体中闪点在100℃以上者,燃点与闪点的差数可达30℃或更高。
闪点低表明液体挥发性大,蒸汽密度小,容易散发,因此自燃点相对较高。 高闪点物料的蒸汽密度大,不易散发,需要达到更高的浓度和温度才可能自燃。 因此,闪点高的物料在自然条件下更不容易自燃,闪点与自燃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一般情况下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来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可燃物粉碎得越细,其自燃点越低。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分析: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在不受外力或者受到外力很小的情况下,其惯性表现得明显。
只要理解了力的作用,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1)F=mg P=F/S限压阀受到的压力F=mg=0.1*8=0.98N限压阀收到的最大压强P=F/S=0.98/(π0.24^2)=这个压力是限压阀的重力作用给高压锅的,如果超过限压阀的重力,限压阀就会被喷飞了。这是个临界点。
会,气球的浮力大于重力(密度比水小所以会上浮)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理为浮力,在各个地方都有受到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支持力:必须接触并挤压,方向垂直于受力面积 (从里的三要素考虑)有,鸟的翅膀上方压强小(流速大)下方压强大(流速小)应为压强差被向上压。
解:v车=72km/h=20m/s,轿车3s前进的路程:s车= v车t =20m/s × 3s=60m鸣笛声3s经过的路程:s声= v声t=340m/s × 3s=1020m,鸣笛地点距离山崖:L= (s声+s车)/2=(1020m+60m)/2=540m,鸣笛时轿车与山崖的距离为540米。
你前面说的头头是道。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是液体的密度乘以g再乘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所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也就越大。所以。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比部分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6km/h。
1、密度会随以下因素而改变:温度和压力:对于气体来说,温度越低、压力越大,密度就越大。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天,气球里的气体因为温度低会变得更紧凑,密度也就相应增大了;而如果你给气球加压,它也会变得更小更紧实,密度同样会增加。
2、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为温度上升会让气体膨胀导致其体积变大,相比较于升温之前,单位体积气体的分子数量就减少了,所以气体密度是减少的,当一定质量的气体的温度降低时,体积就会减小,密度会增大。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气体也同样适用。气体是指无形状有体积的可压缩和膨胀的流体。
3、温度对物质密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具体来说,气体由于热膨胀现象,其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这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相对而言,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但仍有变化。温度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
4、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显著,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水的密度与温度:4℃的水的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5、温度越高密度越小的原因:因为如果温度高的话,分子就越活跃、膨胀增加密度就会变小。当水的温度是4摄氏度时,密度是可以说是最大的,但当低于4摄氏度或者变成冰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密度就会减小,与此同时大于4摄氏度以后,随着温度升高密度也减小。
6、固体的密度随温度几乎不变,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稍微降低或减小。因为热胀冷缩,质量不变,温度高了,体积增大,所以,密度变小。
设密度计本身的重量为g,在水中的浮力为ρ水gv0,其中ρ水是水的密度,v0是密度计在水中排开的体积。当放入待测液体中时,浮力保持不变,即ρ液g(v0+s0h)=g,其中ρ液是待测液体的密度,h是液面上升的高度,s0是密度计的横截面积。由此得到的刻度值m,即为液体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
密度计的测量范围从0到5,数值越大,表示黑度越高。其测量原理基于对感光材料曝光与显影后黑色程度的衡量,即黑度。在制作版面过程中,感光材料上的溴化银在光照作用下产生反应,经过显影后还原成金属银,形成一定的遮光度。黑度越大的区域,密度越高;反之,黑度较小的区域,密度则较低。
PH值一般在6-8,20度的密度一般在0.82-0.86;密度是计量单位,密度小对加油站好;一般以凝固点分,0#是凝固点小于0度,-10#是凝固点小于-10度。
密度计,一种科学仪器,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测定感光材料曝光和显影后变黑程度,即黑度,来评估其密度。在制版过程中,感光材料上的溴化银在光照和显影作用下,转化为金属银,形成不同程度的阻光性,黑度越高,密度相应也越高;黑度低则密度较低。
密度计旧称比重计是根据物体浮在液面上的条件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它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下面加以推导说明设密度计本身重为G,浸入水中,水面在“0”处,如图所示0以下部分体积为V0均匀玻璃管截面积为S0,当密度计。
密度计分为透射式密度计和反射式密度计两种。透射式密度计适于测量透明原稿,反射式密度计适于测量实地原稿。密度计的测量范围是0—5,数字越大,黑度越高。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衡量感光材料曝光和显影后的变黑程度即黑度。
因为溶质的质量减少了,所以溶液的密度就降低了。就好比海水含盐量越高,密度越大,含盐量越低,密度越小一样。
这里应当指出,硫和氯与铁,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中的铁的化合价是也不同,从视图的原子结构,一个氯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相同的,但核电荷数的氯原子数为大于硫原子,电子亲和力,容易得到电子,氯原子,硫原子的氧化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固体颗粒逐渐聚集在液体表面,并逐渐形成白色的分层。这是因为固体颗粒比液体密度大,在重力的作用下往往会下沉到液体底部。所以当我们打开兰蔻粉水瓶盖时,就会看到上面的液体变成白色,下面则是透明的水状。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一) 直接滴定法Ⅰ、原理 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涂墙时石灰浆是氢氧化钙,质较软,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钙较坚硬,洁白,因此当氢氧化钙全变为碳酸钙后,就硬了,白了。 墨水为什么会沉淀 墨水是一种胶体。当墨水瓶盖未盖好时,随着水分蒸发,墨水变浓,色素胶粒易挤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的水层变薄了,因此胶粒就会结合成大粒子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