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苯胺制备对氨基苯甲酸不能直接使用高锰酸钾是因为高锰酸钾氧化性太强,容易氧化对氨基苯甲酸中的氨基,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等副产物。这不仅会降低对氨基苯甲酸的产率,而且会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2、甲苯胺制备对氨基苯甲酸不能直接使用高锰酸钾氧化的原因是,高锰酸钾氧化剂过于强力,会将甲苯胺氧化成苯甲醛而无法得到对氨基苯甲酸。甲苯胺制备对氨基苯甲酸的一种常见方法是采用过氧化苯甲酰作为氧化剂。
3、因此,在对甲苯胺的制备中,常采用甲苯的硝化反应来制备氨基苯甲酸,而不直接使用高锰酸钾。
排序由大到小应该是对甲氧基苯胺对氯苯胺苯胺对硝基苯胺苯胺的碱性是氨基的氮原子上孤对电子供电而产生的,所以要判断碱性的强弱就要看与氮相连的苯基对氮供电的强弱了。
氢氧化四甲铵是季铵碱,有四个给电子基(甲基),再带上一个负电荷,因此其吸引电子能力是最强的,即碱性最强。而羰基是吸电子基,使N上电子密度降低,则碱性减弱了。
各类胺的碱性由强到弱:脂肪胺氨芳香胺。胺类化合物有芳胺和脂肪胺,芳胺多看苯环上所连的基团是供电子还是吸电子的,供电子基团胺碱性比吸电子基团大,脂肪胺要看脂肪烃的大小,个数,烃基越多碱性越大。
用途:对甲苯胺,有机化合物,无色、光泽片状结晶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盐酸,有毒,是强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并能刺激膀胱尿道,能致血尿。在工业上对甲苯胺主要用作染料中间体及医药乙胺密啶的中间体。
甲苯胺(toluidines),是一种染料中间体,属于二取代苯。可制备彩色显影剂,亦可用于有机合成及药物制造。有邻甲苯胺、对甲苯胺和间甲苯胺三种异构体。对人体有毒性。
用途: N,N-二异丙醇对甲苯胺化学性能稳定、无臭味、无刺激性、毒性低、贮运方便。
二异丙醇对甲苯胺的固体和粉末形式在物理性质和用途上存在一些区别。固体二异丙醇对甲苯胺是指以固态形式存在的二异丙醇对甲苯胺。它通常以结晶固体的形式存在,具有固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主要用于制造对甲苯胺;甲苯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对硝基苯甲酸;对硝基甲苯-2-磺酸;2-硝基对甲苯胺;3-氯-4-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等,也用作染料中间体及农药;医药;塑料和合成纤维助剂的中间体。
对甲苯胺,有机化合物,无色、光泽片状结晶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盐酸,有毒,是强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并能刺激膀胱尿道,能致血尿。在工业上对甲苯胺主要用作染料中间体及医药乙胺密啶的中间体。
对甲苯胺性质:可以溶于水。但是在氢氧化钠中会分解。方法如下:第一步,先用水浸提混合物,提取出“对甲苯胺”只要蒸发出水分就可以得到“对甲苯胺”了。第二步,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提上步骤地剩余混合溶液。
亚硝酸钠处理剂是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状结晶,无毒、无臭不挥发、不易燃、易溶于水,呈中性。 处理剂与亚硝酸钠在强碱性介质中发生反应,使有害的亚硝酸根分解为氮气而释出,因而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对甲苯胺为白色片状结晶;熔点45℃;沸点200%(常压)、76℃(333kPa);相对密度0.9619;折射率5534。三种异构均可溶于乙醇、乙醚及稀酸液中,微溶于水。由相应的硝基甲苯还原制得。
熔点101~10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苯、二氯甲烷。制剂外观为橘黄色液体,密度01~02(20℃),闪点39~43℃,易燃,常温贮存2年稳定。避免在低于0℃和高于35℃的温度条件下存放。毒性低毒。
甲苯胺制备对氨基苯甲酸不能直接使用高锰酸钾是因为高锰酸钾氧化性太强,容易氧化对氨基苯甲酸中的氨基,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等副产物。这不仅会降低对氨基苯甲酸的产率,而且会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碱性强弱顺序应该是CBADE 碱性强弱是看中心原子的给电子能力以及和质子结合的能力,因为甲基是典型的供电子基团,因此数目越多,供电子能力越强,因此N上的孤对电子越活跃。
脂肪胺的碱性最强。吡啶的环给电子,苯胺和吡咯的环吸电子,而吡咯在环内,孤对电子参与共轭,苯胺孤对电子共轭部分较少。
碱性最强是时季铵碱,烷基碳链越短,碱性越强,苯胺的碱性最小。
碱性由强到弱(CH3)4N+OH-,CH3NHCH3 ,CH3CH2NH2 ,C6H5NH2,第一个就是强碱和氢氧化钠差不多。
我认为答案是B。理由如下:季胺碱是强碱,碱性与NAOH相近;脂肪胺的碱性为仲胺{伯胺、叔胺}NH3;而芳香胺NH3(存在P-∏共轭现象)。
邻甲基六氢吡啶:与六氢吡啶相比多一个甲基应该是有微弱推电子效应,所以碱性应该较六氢吡啶略强,但不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