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积相同的前提下,密度越小的物体越轻。解析:根据质量公式:m=ρv,其中m为质量,ρ是密度,v是体积。可得同体积的两个物体,密度(ρ)越小,质量(m)越小即越轻。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的定义是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2、密度越小的物体通常是越轻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因此,当物体的质量相同但体积较大时,密度就会较小;而当物体的质量相同但体积较小时,密度则会较大。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两个物体,物体A和物体B,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
3、该特质密度大是重。质量公式是m等于ρv,其中m为质量,ρ是密度,v是体积。可得同体积的两个物体,密度(ρ)越小,质量(m)越小即越轻。相同体积下,密度大的物体由较多的微观粒子构成,因此质量较大。相同重量下,密度小的物体由较少的微观粒子构成,因此体积较大。
4、轻。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1、物镜转换的问题 使用低倍镜后换用高倍镜,操作者往往喜欢用手指直接推转物镜,认为这样比较省力,但这样容易使物镜的光轴发生偏斜,原因是转换器的材料质地较软,精度较高,螺纹受力不均匀很容易松脱。一旦螺纹破坏,整个转换器就会报废。操作者应手握转换器的下层转动板转换物镜。
2、杠杆原理:车闸,你在车闸处轻轻一握,就可以产生一个很大的拉动刹车装置的力量。滑动磨擦(两种情况的利用):刹车、车轮,刹车是利用了滑动磨擦使车子停下来,而车轮则正好相反,他利用了滑动磨擦,使车子向前行进,车轮上的花纹就是为了增大他的磨擦系数的。滚动磨擦:他的目的是为了省力。
3、因为烧杯中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所以它的温度是100℃。试管放到里面后由于热传递,最终平衡后试管中的水温也达到100℃。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地加热。
4、密闭容器(体积不变)中,气体多的气压就大 不能是气球之类体积变化的 内部气压大于外部导致爆炸,如不纯的氢气点燃 其一,鸟的两只脚都是站在同一条高压线上,并不跨站在两条高压线上。因而两脚间不产生电位差。
会,设质量Ma=Mb=M,则体积V1=M/2,V2=M/0.5,则绑在一起的总质量为2M,总体积为5M,则密度为2M/5M=0.8,小于水的密度。
而AB量为1:4,变化浓度比为4:1(分别设为4a,a)则10%+4a=2(10%-a)解得a=67 A溶液的浓度为10%+4*67%=168%。1以工程量为单位一,晴天里,A队效率为1/12,B队效率1/15。
, 质量之比为1:2 ,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1量筒和量杯都是用来测液体和不规则固体( )的仪器, 它们不同点是: 量筒刻度( ), 量杯刻度( )。1铝的密度是2700千克/米3, 有一铝块,如果把它截去一半,那么剩余部分铝块的密度是( )。
利用ρ=m/V计算。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物体中任一点P的密度定义为:M为该体积元的质量。在厘米·克·秒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克/厘米;在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
先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假设a、b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力应该相等,不可能。假设a、b处于浸没状态,即悬浮或者沉底。但此时的体积比等于密度比的倒数(因为质量比=重力比,即质量相等)=2:1。而液体密度相等,不可能浮力比为8:5。
1、解:(1)本题问题中,若把图逆时针转过90度角来看就容易理解了。显然,滑轮组有3段绳子。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Gh/W总=100N×0.5m÷60J=5/6≈83%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W总=Fs=Fnh 即60J=F×4×0.5m, ∴F=30N 若已知动滑轮重18N,则 W额外=G动h+W摩擦,式中的“W摩擦”为在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做的功。
3、有关联,先算(3)在算(2)保存下来放大看吧。

1、翡翠A货的密度在30-3一般在3而B货的可能要差一点,不过也是在30以上。
2、翡翠的ABC货密度确实存在差异。翡翠是一种广泛受到人们喜爱的宝石,其中A货翡翠指的是天然翡翠,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处理。B货翡翠则是经过强酸浸泡、漂白、注胶等人工处理的翡翠,C货翡翠则是通过染色或激光加色等方法处理的翡翠。
3、不一样的。那种b+c翡翠一般根本不是翡翠,而是石英石,用化学和高温处理加色。有经验的拿“翡翠”用手一掂就知道真假了(石英石密度7克/立方厘米,翡翠是3克/立方厘米)。看密度:理论上翡翠B货密度比A货略轻,但此点缺少实际操作性,因为翡翠的密度是在一个范围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