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环己醇有手性碳原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4-甲基环己醇分子中的甲基基团所连接的碳原子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为周围的4个基团中有两个是相同的氢原子,另外两个则是醇基和甲基基团,互相排斥,因此产生了手性。
甲基环己醇具有手性,是因为它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是指一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基团,形成一个立体化学结构。
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对于非苯环的环,如果一个碳两侧的碳上有不同的取代基,那么就是连接不同的碳。如果两侧的相同,就继续向下比较,直到转一圈。首先整个分子没有双键和三键。
这两个碳都没有手性,因为以羟基和氯的连线为对称轴,整个分子左右完全对称。
号碳上连接的是一个羟基和一个氢,它一侧的2号碳上有甲基,相当于连接CHCH3,而另一侧的6号碳是CH2,所以两侧基团不同,因此连接四个不同基团,1号碳就有手性。
-甲基环己醇有手性碳原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4-甲基环己醇分子中的甲基基团所连接的碳原子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为周围的4个基团中有两个是相同的氢原子,另外两个则是醇基和甲基基团,互相排斥,因此产生了手性。
有。甲基环己醇具有手性,是因为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是指一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基团,形成一个立体化学结构。
1、这道题没有说清楚。如果是苯酚、3-甲基苯酚、环己醇的鉴别 就是加入FeCl3,没有变化的是环己醇,苯酚和FeCl3作用显紫色,3-甲基苯酚遇FeCl3显蓝色。
2、各取一份,添加氯化铁,会变成紫色的是苯酚,不变色的是其他三个;有强烈刺激性胺味的是苯胺和环己胺,无胺味的是环己醇;放少许水,分别加过量的环己胺和苯胺,全部溶解的是环己胺,有分层现象的是苯胺。用亚硝酸。亚硝酸可以用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得到。
3、分别加入浓溴水,出现白色沉淀的是苯酚,褪色的是苯甲醇。加入FeCl3,溶液变紫的是苯酚,没有变化的是苯甲醇。
4、环己酮:低毒性,具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5 环己醇:低毒性,无血液毒性,刺激性。5 N,N-二甲基乙酰胺:微毒性。5 糠醛: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5 N-甲基甲酰胺:一级易燃液体。5 苯酚(石炭酸):高毒性,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
5、如前邻-甲氧基苯酚 (或者2-甲氧基苯酚)在高压(50-100mbar)氢气下, 用 Pd 或者三苯基膦Ru 做催化剂, 在100°左右, 就可以得到你要的产物了。
6、环己烷在180℃,2 MPa经稀释后用空气氧化;得环己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得含KA油反应混和物(单程转化率5%左右),经分离得KA油,未反应的环己烷循环使用。采用该方法具有上述两者的优点。
1、不具有。根据查询环己烷相关消息得知,反1甲基4乙基环己烷不具有旋光性,环己烷是对称结构,有对称面,不具有旋光性。环己烷别名六氢化苯,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极易燃烧。
2、顺-1,3-二甲基环己烷分子内有对称面,是内消旋化合物,无旋光性。其构象转换平衡体系为:eeaa。反-1,3-二甲基环己烷没有对称因素,是手性分子,存在着两个旋光异构体,互为镜象对映体,等量混合物即成外消旋体。
3、不具有旋光性。国内一些有机化学教科书在论述二取代环己烷的旋光异构体内容时, 大都先从1,2-二取代环己烷着手, 接着是1,3-二取代环己烷, 最后讨论1,4-二取代环己烷。根据取代基在环上不同的位置, 分析其是否具有旋光异构体及各物质的光学活性。
4、有。反式14二甲基环己烷中有两个环状结构,每个环上都有两个甲基基团,既没有对称面,也没有对称中心,有手性,所以有旋光性。
5、反-1-甲基-3乙基环戊烷 (2)反-1,3-二甲基-环己烷 (3)2,6-二甲基二环[2,2,2]辛烷 01(4)1,5-二甲基-螺[4,3]辛烷 完成下列反应式。(2)(3)(4)(6)(7)(10)(11)化合物物A分子式为C4H8,它能是溴溶液褪色,但不能使烯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