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密度与鸭的品种、日龄、用途和季节有关,其一般原则为单位面积内冬天适当多养些(提高密度),夏天适当少养些;大面积的鸭舍饲养密度适当大些,小面积的鸭舍饲养密度适当小些;运动场大的鸭舍饲养密度可适当大些,运动场小的鸭舍饲养密度可适当小些。
密度小,群体小,相互干扰小,舍内环境好,育雏效果好,雏鸭生长快,但鸭舍设备利用率相对较低。密度太大时,群体内相互拥挤,极易造成大的应激反应和伤残,以及采食生长不均等问题,因而雏鸭生长缓慢,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死亡率升高。
密度过大,鸭舍内的空气相对污浊,地面潮湿,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浓度大,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并容易诱发鸭群发生大肠杆菌病、浆膜炎等传染病,不利于鸭群健康;密度过小,鸭舍建筑的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网上平养育雏的饲养密度可比地面平养时提高10%~20%。
蛋鸭饲养的密度标准。1周龄30~40只/平方米,2周龄25~30只/平方米,3~4周龄20~25只/平方米,1个月龄后15只/平方米,育雏鸭至产蛋鸭8~10只/平方米,每个围栏以饲养100~200只左右为宜。蛋鸭饲养的光照的标准。
密度 每平方米7~8只,具体根据季节灵活调整。
1、地面平养的大体型北京鸭的适宜饲养密度在第1~2周龄阶段为15~20只/米2,第3~4周龄为7~10只/米2,第5~6周龄为3~5只/米2。育雏期肉用麻鸭进行地面平养时的适宜饲养密度在第1~2周龄阶段为25~30只/米2,第3~4周龄为15~20只/米2,第5~6周龄为10~12只/米2。
2、鸭的类型不同、日龄不同、季节不同以及饲养方式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养鸭的密度,一般来说4-10周龄,每平方米约10-12只;11-20周龄,每平方米约8-12只;冬季气温较低,每平方米可以适当多几只;夏季气温较高,每平方米可以少几只;鸭子生长快,密度可以略小些;鸭子生长慢,密度可以略大些。
3、-7日龄:地面饲养20-25只/平米,网上育雏25-30只/平米。8-14日龄:地面平养10-15只/平米,网上育雏15-20只/平米。15-21日龄:地面平养7-10只/平米,网上饲养8-13只/平米。中成鸭:地面平养3-4只/平米,网上饲养4-5只/平米。
4、发育,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密度过小,不易保温,圈舍利用率低。密度应随日龄及季节变化而改变。
1、喂养密度随鸭龄、季节与气温的不同而变化。一般4—10周龄每平方米20—12只,11—20周龄每平方米12—8只。冬季气温低,密度适当大些,夏季气温高,密度宜小些。生长速度快的密度适当小些,生长慢的密度适当大些。
2、根据《动物饲养单位建设标准》(GB 50483-2009)的规定,对于开产蛋鸭的密度应该控制在5~0平方米/只以内。这意味着,在一个250平米的鸭舍中,最多只能养约600只左右的开产蛋鸭。如果实际养的数量超过了这个范围,那么就可能存在密度过大的问题。
3、舍内的密度每平方米8~10只,开始鸭的体重小,每平方米只数可适当多一些,随体重的增大,每平方米的只数要相应减少。填鸭:就是要人为地强迫鸭子吞食大量的高能量饲料,使其在短期内迅速长肉和积蓄脂肪。经过填饲育肥的野鸭子肉质更鲜美,柔嫩多汁,商品价值高。
4、饲养密度应根据育雏舍构造、饲养设备、通风情况、管理水平以及当时的气候等条件来决定。如笼养和网养的密度应比地面平养的大,保温和通风等条件好的密度可大些,饲料营养水平特别是维生素类水平高时密度可大些。
1、生长期的野鸭采用网上平养的方式饲养,饲养密度为10~15只/平方米。 生长期的野鸭应增加舍内户外运动, 保证野鸭在水面嬉水有一定的时间, 让其自由采食青绿饲料和捕捉鱼螺食物,使野鸭少长脂肪多长瘦肉。合理使用野鸭饲料添加剂, 使野鸭肉质具有浓郁的野味风味。50~60日龄为野鸭适时屠宰日龄。
2、场舍搭建选地。野鸭舍应建在远离居民住宅区、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土地较平坦、易防兽害和有利于控制疫病传染的荒山林地。建舍搭棚。鸭舍用竹木搭成人字型杠架,两边滴水檐高5m,顶盖茅草,做到冬暖夏凉。鸭舍的大小、长度根据养鸭数量而定,一般每千方米养鸭8~10只。
3、如果采用养放结合的饲养法,饲养场地须选择在河道、湖泊旁等水域较开阔、草木茂盛的地方。同时,要建造围网。顶网高距水面2米左右,周围加围网至水底,与大网联成封闭体,以防飞逃。项网与围网孔眼3厘米3厘米,用尼龙网或绳网均可。一般每100只野鸭饲养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
4、在养野鸭子的时候,自己所给鸭子的环境其实是很需要去注意的,一般鸭子是可以选择圈养的,所以准备一个大一点的空间给鸭子是最好的。我们在进行饲养的时候,鸭子的卫生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一般的家庭不建议在楼房去饲养,自己最好是有一个小院子。
鸭的类型不同、日龄不同、季节不同以及饲养方式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养鸭的密度,一般来说4-10周龄,每平方米约10-12只;11-20周龄,每平方米约8-12只;冬季气温较低,每平方米可以适当多几只;夏季气温较高,每平方米可以少几只;鸭子生长快,密度可以略小些;鸭子生长慢,密度可以略大些。
稻田养鸭是现在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养鸭技术,养鸭的时候,密度是非常重要的,差不多一亩能养15只至20只左右的样子。稻田养鸭有着很多好处,不仅能使水稻减少虫害的发生,还能让鸭子育肥,是双赢的局面。稻田养鸭的时候,一定要做注意不要施农药或者是化学肥料,否则会让鸭出现不好的情况。
肉鸭饲养密度应随鸭子日龄、季节、饲养方式的不同而合理变化 雏鸭饲养密度,一般1-7日龄地面饲养20-25只/平米,网上育雏25-30只/平米;8-14日龄地面平养10-15只/平米,网上育雏15-20只/米;15-21日龄,地面平养7-10只/平米,网上饲养8-13只/平米。
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0.067公顷果园放养成鸭20-30只。 划定轮放区:根据放养鸭的数量及园地面积划定轮放区,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为便于 管理一般每区0.335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
考虑到你有二十几亩鱼塘可以用“放牧育肥法”此法适用于大、中型麻鸭。但季节性强。雏鸭饲养密度上最好是1-7日龄25~30只/㎡ , 8-14日龄20~25只/㎡。。
温度管理首先寒冷的季节里,必须保证圈舍类的温度保温,尤其是深夜必须达到五摄氏度以上,并且圈舍四周需要留出通风口进行换气,不需要换气的时候可以用稻草封严实,再覆盖一层塑料膜,圈舍内的卫生一定要保持清洁和干燥。加喂夜餐日喂四次,第四餐放在晚上喂。
第一,调整鸭群。要对鸭群进行调整,及时淘汰老、弱、病、残鸭、低产鸭和停产鸭,留下生产性能好、体格壮、产蛋正常的蛋鸭。具体方法:看一看:主翼羽脱落或体羽显著脱落,喙基变黄变弱,或羽好但个体肥胖。触摸:泄殖腔小而干,腹部小而硬,耻骨间隙小,产道无卵。
适当疏散鸭群,缩小饲养密度。秋季补充人工光照使每日光照时间不少于16小时,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25-2瓦/米2)。冬季重点是防寒保温和保持一定的光照时间,提高单位面积饲养密度达8-9只/米2,关好门窗,防止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