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2-甲基丙烷的一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

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同分异构体。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真正不同的只有2种异构是一氯取代端位碳原子和一氯取代2位碳原子。异丁烷,又名2-甲基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H10,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任意一个碳原子上取代都是等效的(左右对称,而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甲基是等效的,也就是说三个甲基上的9个氢原子都是等效的,所以一共两种,那么也只有一种,这是一种,位置等效)。(一种在边上的碳原子上取代A,2-甲基丙烷只有两种一氯取代物。

个C的烷烃只有两种,丁烷和2-甲基丙烷 对于丁烷而言,存在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C,因此,氯分别取代这两类C上的H,可以得到不同的一氯代烷。但是,由于2-氯丁烷(下图红框所示结构)存在手性碳,具备旋光异构体,因此有两种不同分子,所以丁烷的一氯代烷一共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即有四种一氯代物。Ⅲ2,2-二甲基丙烷是四个碳原子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所以那四个碳原子等效;而中心的碳原子没有连接氢原子,无法被氯原子取代。因此2,2-二甲基丙烷只有一种一氯代物。所以,C5H12有3+4+1=8种一氯代物,即C5H11Cl共有8种同分异构体。

从甲烷看起,甲烷一取代只有一种,将甲烷上四个氢原子全用碳原子取代得到新戊烷(即2,2-二甲基丙烷),取代的四个碳原子完全相同,故他们上面的氢原子也相同,一氯取代自然只有一种。

2甲基2氯丙烷的密度比水大吗

1、水的密度大。液态一线固态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2一甲基一2一氯丙烷,由于分子中含氯原子,所以密度比2一甲基丙烷略大一点,但是,氯原子占的质量分数很小,密度增加的也很小,所以2一甲基一2一氯丙烷的密度还是小于水。

2、水上。根据查询洛克化工网显示,氯丙烷为0点9立方厘米,水的密度为1立方厘米。氯丙烷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氯丙烷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及溶剂,极度易燃,且不溶于水,溶于甲苯、甲醇、乙醚这三个稳定的无色液体。因此氯丙烷在水上。

3、ml。根据百度百科中的相关信息,二甲基二氯丙烷外文名:Dimethyldichloropropane,别名:2,2-二甲基-1,3-二氯丙烷,化学式:2,2-Dimethyl-1,3-dichloropropane,分子量:1404,分子式C5H10Cl2,密度:0.874g/cm3,而1cm3=1ml,1/0.874=144ml。

2甲基2氯丙烷与正丙醇钠反应

1、-氯丙稀不能与正丙醇钠反应。正丙醇钠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为C3H7NaO,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2-甲基-2-氯丙烯不存在,2甲基2氯丙烷不能与正丙醇钠反应。2-氯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Cl,为无色透明液体,微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醚、苯,主要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和溶剂。

2、不能反应。因为正丙醇ph值为7,不是酸性,结构式CH3-CH2-CH2OH,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在酸性条件下,正丙醇易脱水成烯,然后碳碳键氧化断裂,形成小分子化合物。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具有醇的通性:发生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3、钠与丙醇可以反应形成丙醇钠和氢气。丙醇钠又分为正丙醇钠和异丙醇钠,正丙醇钠的分子式C3H7NaO,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中文名正丙醇钠外文名SodiumpropanolateCAS号6819-41-6。异丙醇钠异丙醇钠是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3H7NAO。

4、第一步,将异丙醇氧化成丙酮(酸性重铬酸钾)。第二步,正丙醇卤代变成1-卤丙烷。第三步,1-卤丙烷在乙醚中与镁作用变成正丙基格式试剂CHCHCHMgX。第四步,格式试剂与丙酮作用,之后再水解得到2-甲基-2-戊醇。

2-氯-2-甲基丙烷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H3-CHCL-CH2--CH3 + NaOH == CH2=CH-CH2-CH3 + NaCL + H2O 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丙烯。

2、消除反应 氢氧化钠与卤代烃反应,使卤代烃发生消除,生成烯烃和水。如氯丙烷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丙烯和水。卤仿反应 卤仿反应是甲基酮类化合物,即含有乙酰基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卤化并生成卤仿的有机反应。卤仿反应的本质是酮的水解。

3、控制反应速度,保证产物的纯度。2-甲基-2-氯丙烷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反应中生成的氢氯酸需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

4、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的是醛;常温下能溶解Cu(OH)2的是羧酸;遇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羧酸。 ⑶能与Na、Mg等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的物质中含有-OH或-COOH。 ⑷能与Na2CONaHCO3溶液作用生成CO2的物质中含有-COOH。

5、【鉴别】(1)取本品约10mg,加水lml溶解后,加硫酸铜试液2滴与20%氢氧化钠溶液lml,即显蓝紫色;加乙醚lml ,振摇后,放置,乙醚层即显紫红色,水层变成蓝色。(2)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387图)一致。(3) 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是2-甲基-2-氯丙烷还是2-氯-2-甲基丙烷

按照最新的命名规则,是看首字母,甲基M,氯原子C,所以先写氯原子。原来的是小基团优先,先写甲基,这两种都是对的。

教材的编写难免有错误,按照系统命名规则应该是2-甲基-2氯丙烷。看你用的什么教材了,不过这种错误属于小错误。

不可以,2-甲基-2-氯丙烷是系统命名法,找出最长的主链,还要求小取代基在前,大取代基在后,数字和汉字间要有小横线“-”连接,数字代数和最小。“异丁烷”是习惯命名法里的叫法,不能用在系统命名法里。

在我国,火车车次命名方式一般是汉语读法拼音首字母(N除外)+车次(也有部分不含首字母,即4位数字)。详情见下: D:动车组列车(时速200~250公里) “D”开头的列车车:“D”就是动车组的“动”字汉语拼音声母,读作“动车”。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