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那场战役利用了密度流

1、首先说明,自由进出直布罗陀海峡的应该是德国潜艇。依靠的是洋流中的一种:密度流。密度流是由于温度和盐度不同致使密度不同从而促进海水运动的一种洋流。

2、麒智猫粮好,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较小,水面比地中海高。因此,大西洋水面较高,地中海水面较低,大西洋表层海水会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层海水会从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二战中,德军潜水艇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关闭了发动机,避开了英军的监听,绕到英军背后,偷袭英军得手。

3、这就形成了密度流。在二战时期,德国潜水艇就曾利用洋流躲避盟军设在直布罗陀海峡的雷达监测,多次进出地中海,使英法联军的海军遭受巨大的损失。

4、一年四季都有,这是密度流。表层海水都是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因为地中海被陆地包围,蒸发量大,表层海水高度降低(实际是不会降低的,因为有大西洋的补充),上层大西洋流向地中海,下层则流向大西洋。二战中德国潜艇利用这规律经常在两海之间往返。

5、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这就是密度流。

二战期间英国一艘潜艇关闭发动机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避免被敌军发现。请...

利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密度流,关闭发动机顺流进入地中海 的是德国潜艇的典型战术。。。密度流就是:在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表层海水会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层海水会从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古格博当即决定,搭乘大西洋慢车穿过海峡。他下令关闭发动机,保持水深70米左右,全船以静默状态等候大西洋送他们进入地中海。午夜时分,大西洋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带着U-81前进。声纳里的螺旋桨噪声越来越明显,这说明他们已经进入了直布罗陀的核心地带,所有船员都十分紧张,祈祷不要被驱逐舰发现。

年11月24日夜,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坎宁安收到了一封绝密电报,得知正在执行任务的巴勒姆号战列舰被德国潜艇击沉了。1941年9月到11月间,德军统帅部将大约20艘潜艇从大西洋调遣至地中海,试图在地中海开展破交战,扼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一艘编号为U-331的潜艇也被派往地中海开展巡逻行动。

邓尼茨明确指出这一作战模式的实质是经济战,通过对大西洋上英国的经济生命线的绞杀来遏制其战争能力。从1940年7月到10月,德国潜艇共击沉了205艘英国舰船,达109万总吨位,而德国仅损失了6艘潜艇。只是冬季到来,大西洋风大浪险,才使“狼群”难以展开攻击而一度收敛。

《猎杀U571》这部电影聚焦于二战期间美国潜艇U571的战斗经历。影片中,美国海军潜艇在大西洋与德国潜艇进行激烈的海战。电影中的潜艇内部战斗、逃生等场景逼真,展现了潜艇作战的紧张气氛。《暴风女神》讲述了一艘英国驱逐舰在二战期间的战斗经历。

二战德国潜艇怎么通过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的密度流在二站时曾被德军利用,穿过直布罗陀。由于地中海盐度高于大西洋,海水在直布罗陀海峡产生密度流,密度高的地中海水由于重力从底层流向大西洋,大西洋则表层流向地中海,潜艇可以浮到表层和降到地层随洋流进出,没有发动机噪音很难被发现。

如此一来,夹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便形成了海水落差,大西洋表层的海水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深处的海水则流入了大西洋,从而为德军潜艇深入地中海创造了自然条件。

二战时,德军从物理海洋学研究得知,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在上、下层的流向不同,上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下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掉落到海面以下较深的区域,它们沿着洋流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