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建立了类似上述关系的地区,声波传播速度与岩石密度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Birch(1961)还指出,对于硅酸盐和氧化物,式(6-1)中的a和平均原子质量有关。孔隙型沉积岩的纵波和横波速度比岩浆岩的低,并且同一种岩石的变化范围也比较宽。
2、物质的密度:密度越大,传播就越快,因此当岩石的密度增大时,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也会增大,从而导致声波增大。
3、由于密度直接由元素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所决定,所以矿物和岩石的密度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可以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导出。根据Brich在1961年发表的结果,地震波的速度与矿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致成比例。
4、密度较小的粘土、泥岩和疏松砂岩,声波的传播速度较慢,越致密或密度越大的岩石,声波传播速度越快。在弹性介质中,只要波源所激起的纵波的频率在20至20000Hz之间,就能引起人的听觉,这一频率范围内的振动称为声振动,由声振动所激起的纵波称为声波。
5、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纵波速度vp、横波速度vs与杨氏弹性模量E、泊松比σ、密度ρ之间的关系式为: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对比式(1)、式(2)看出,纵波速度永远大于横波速度。
6、工程岩理力学关系。通过测量超声波在岩石样品中的传播速度,研究了岩石的结构构造、密度、孔隙度和弹性模量等物理特性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的结构构造、密度和孔隙度对超声波波速影响较大。
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磁性(包括磁化率、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剩余磁化强度同感应磁化强度的比值等)、电性(包括电导率、电容率、极化率等)、孔隙度、渗透率、弹性波速度、导热性、放射性、热学性质(热导率、热容)、硬度等。这里仅介绍几种对理解岩石过程和深部地质最重要的物理性质。
一般来讲,影响岩石物理性质的因素有两大类:①内部因素;②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孔隙充填物的物理性质。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岩石所处环境的温度、压力、埋深等。
【解析】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①岩石的重量,包括岩石的比重和重度:②孔隙性;③吸水性;④软化性;⑤抗冻性。
岩石物理性质包括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密度、孔隙率、弹性波速、磁化率、电阻率、放射性等,岩石热物理性质包括岩石热导率、热容量、生热率。在浅层地温研究中关注更多的是密度、孔隙率和热物理性质。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 天然岩石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常常表现为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在分析判别岩石的热物理性质时岩石的物理性质是基础。 (1)比重:岩石的固体颗粒重量与其同体积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比重(Δ)。
岩石的热扩散率(λ)是一个综合性参数,它反映岩石的热惯性特征,即在受热或冷却时各部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其表达式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式中:k为热导率;c为比热容;ρ为密度。热扩散率的单位为米2/秒(m2/s)。
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磁性(包括磁化率、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剩余磁化强度同感应磁化强度的比值等)、电性(包括电导率、电容率、极化率等)、孔隙度、渗透率、弹性波速度、导热性、放射性、热学性质(热导率、热容)、硬度等。这里仅介绍几种对理解岩石过程和深部地质最重要的物理性质。
岩石的性质如下: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磁性(包括磁化率、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剩余磁化强度同感应磁化强度的比值等)、电性(包括电导率、电容率、极化率等)、孔隙度、渗透率、弹性波速度、导热性、放射性、热学性质(热导率、热容)、硬度等。
1、归纳上述实验成果并结合前人有关岩石力学参数的研究结果,影响地层岩石力学参数的主要地质因素如下。1)天然微裂缝的存在会造成地层破裂强度值的降低,例如龙17井,其地层条件下岩石抗张强度为5MPa,按有效应力估计其强度值应在12MPa左右(图2-12),地质资料表明该井该层段微裂隙较发育。
2、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很多,除受力条件和赋存环境等外在因素外,还有沉积岩石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等内在因素,因此,沉积岩的沉积特征与力学性质对岩石的变形机制和井下支护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矿物成分:岩石是由多种矿物晶体组成的,矿物晶体内部的质点间距小,相互吸引力强。例如,碎屑沉积岩的胶结物成分对其强度有显著影响。 结构影响:晶粒间的质点平均距离大于晶体内部的质点间距,因此颗粒间的连接决定了岩石的抗力。结构紧密的岩石通常具有更高的强度。
4、节理岩体中含有大量不同尺寸、不同分布的结构面,其力学性质与结构面的密度、分布形式又密切相关。现就岩体的节理进行分析,确定力学参数。
5、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水、风化作用 1 .矿物成分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6、矿物成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直接受到其矿物成分的影响。例如,石英岩的抗压强度远高于大理岩,这是因为石英比方解石更坚硬。即使岩类相同、结构和构造也相似,矿物成分的不同也能导致岩石性质的显著差异。
1、通过对扶杨油层大量岩心、试油和测井资料研究表明,其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图5-15至图5-18)。
2、储层四性特征指的是: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可通过钻井取心获得资料,但取心资料井甚少,靠少数井的岩心分析资料,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油田内能够及时、普遍取得的资料是电测曲线,而且油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在电测曲线上都能得到综合反映。
3、为更好地研究岩性与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对牛心坨潜山27口井37层试油资料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图2-4。从中可以看出:油层全为混合花岗岩,而片麻岩试油情况较差。射孔证实,高产井(初始日产油大于20t)全部产于混合花岗岩内。
4、储层的“四性”特性包括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这些关键属性对于地质研究至关重要。岩性、物性及含油性通常通过钻井取心获取,但此类数据获取量有限。相比之下,测井曲线在油田中更为普遍,能综合反映储层的这些特性。因此,深入研究四性关系,利用测井曲线解读油层,是地质学家的重要任务。
5、饱和度高。在岩性、物性一致的情况下,电阻率越高,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含油性越好的储层,而油层电阻率一般是岩性、物性相近临近水层的两倍左右,因此早见油就是越早的。
6、图1-10 东营凹陷岩性圈闭平均充满度及油气藏个数与层位分布之间的关系 (二)含油饱和度特征 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是岩性油气藏含油气性评价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