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品为暗绿青色疏松状固体,遇光和热易变质。 【药理作用】 本品为诊断用药。 由于吲哚菁绿(ICG) 静脉注入体内后,迅速和蛋白质结合,色素不沉着于皮肤,也不被其它组织吸收,其最大吸收峰由水溶液的780nm转变成805nm,所以测血中ICG浓度不受黄疸及溶血标本影响。是用来检查肝脏功能和肝有效血流量的染料药。
2、本品主要成分及化学名称为:吲哚菁绿, 2-[7-[1,1-二甲基-3-(4-磺丁基)-2H-苯并[e]二氢吲哚-2-亚基]1,3,5-庚三烯]-1,1-二甲基-3-(4-磺丁基)-1H-苯并[e]二氢吲哚鎓内盐钠盐。
3、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注射用吲哚菁绿可以报销。注射用吲哚菁绿医保版本国家(2004版),医保类别乙,根据国家政策,可以报销。注射用吲哚菁绿,适应症用于诊断肝硬化、肝纤维化、韧性肝炎、职业和药物中毒性肝病等各种肝脏疾病,了解肝脏的损害程度及其储备功能。用于脉络膜血管造影,确定脉络膜疾患的位置。
4、是用来检查肝脏功能和肝有效血流量的染料药。在眼科临床中应用吲哚菁绿的波长特征即:吲哚菁绿在血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及最大荧光波长,都在近红外区域。
5、吲哚菁绿简称ICG,是一种无毒的色素染料。在体内不沉着于皮肤,不被其他组织吸收,不参与体内的分解代谢,仅通过肝脏排泄,是一种动态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方法。吲哚菁绿在正常人体内的半衰期为3~4分钟,20分钟代谢率为97%。所以做完ICG清除试验通常是不用注意任何问题。
6、性状:暗绿青色或暗棕红色粉末;无臭;遇光与热易变质。溶解性:在水或甲醇中溶解,在丙酮中几乎不溶。鉴别:(1)取本品约10mg,加水5ml使溶解,加氢氧化钠试液10滴,加热至约60℃,加3%过氧化氢溶液10滴,即显暗红褐色,放置,渐变为橙黄色。

1、吲哚的解释如下:吲哚是一种化学式为C8H7N的化合物,由吡咯和苯并联而成,又称苯并吡咯。吲哚的衍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许多天然化合物的结构中都含有吲哚环,有些吲哚的衍生物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吲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杂环化合物。
2、吲哚是吡咯与苯并联的化合物,又称苯并吡咯,化学式为C8H7N。吡咯和苯有两种并合方式,分别称为吲哚和异吲哚。吲哚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天然花油,如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等中。
3、吲哚读音:【yǐn duǒ】。释义 有机化合物名。淡黄色或无色片状结晶。用于药物、香料或染料的制造。吲:吲 yǐn【吲哚】有机化合物。亦称氮杂茚。【吲唑】有机化合物。亦称二氮杂茚。哚:哚 duǒ 【吲哚】见”吲“笔画数:9;部首:口。
4、吲哚的解释 [indole] 一种晶体化合物C 8 H 7 N, 特别 存在于茉莉油、灵猫香和煤焦油中,在肠道和粪便中与粪臭 素一 起,作为含色氨酸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详细解释 英语 indole的译音。 有机 化合物,可供制香料、染料和药物。 词语分解 吲的解释 吲 ǐ 〔吲哚〕有机化合物。
5、吲哚引申为文学意思:就是形容一个人不检点、神经紧张(多做贬义)。吲哚代谢异常是由于高度紧张和某精神疾病导致的松果体素缺乏造成的,生活不自律或心理精神疾病导致的内分泌紊乱。
吲哚比吡咯有弱碱性。吲哚是一种亚胺具有弱碱性,芳香胺具有胺的碱性,碱性一般比较弱,可与酸发生成盐反应,吲哚比吡咯稳定,芳香性增加。
具有双环结构,其中一个环是吡咯,并具有芳香性,因为分子结构连续(所有环中的原子为sp杂化)、平面并遵守4n+2规则(含10个π电子)。可由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所发展的费歇尔吲哚合成来制造。3-甲基吲哚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性。
D甲基是推电子基团,所以双建上电子云密度最大,亲电加成活性最高。
能吸收紫外线激发荧光。吲哚骨架有荧光是因为吲哚骨架中含有具有芳香性质的苯环结构和含有杂原子的五元环结构,能够吸收紫外线并激发分子内部的电子跃迁,从而发射出蓝色或者紫色的荧光。
当含量达到50~70毫克/立方米,会引起急慢性结膜炎。即使浓度较低,长期接触也会发生慢性中毒反应。加上甲硫醇、乙胺、吲哚等有害气体的作用,时间久了,也会导致头痛、眩晕、困倦、乏力、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免疫功能降低,并不同程度地引起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
简单,氧和硫都算提供两个π电子,氮上有氢的算两个,没氢的算一个,只要符合4n+2,就有芳香性。吡啶的氮上没有氢,算一个,还是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