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酒,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碘酊,是家庭常备的外用消毒药剂,含有2%至5%的碘。碘化酒则含碘5%和50%的稀乙醇碘溶液,它以其强大的抗菌和抗霉能力著称,甚至能杀死芽孢。然而,如果碘酒存放时间过长,碘会与水分发生反应,生成氢碘酸和次碘酸。
异戊醇是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溶于水,也溶于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异丙醇容易产生过氧化物,使用前有时需作鉴定。方法是:取0.5mL异丙醇,加入1mL10%碘化钾溶液和0.5mL1:5的稀盐酸及几滴淀粉溶液,振摇1分钟,若显蓝色或蓝黑色即证明有过氧化物。
乙醇甲胺磷有柏油的味道,是不大正常。乙酰甲胺磷,又名高灭磷,是一种低毒口服除虫剂。农业部公告第2552号称,自2019年8月1日起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和中草药材作物上使用乙酰甲胺磷(包括含其有效成分的单剂、复配制剂)。
TEA又叫三乙胺,是聚氨酯的平衡性叔胺催化剂,偏于发泡。三乙胺在聚氨酯行业除了用作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辅助催化剂外,还可用作阴离子水性聚氨酯体系的中和成盐剂。目前在聚氨酯工业使用不多,已被其他叔胺替代。英文名:triethylamine;N,N-diethylethanamine。分子式为C6H15N,分子量为102。
1、一)抗氧剂1.主抗氧剂 受阻酚和受阻胺是两大主抗氧剂。受阻酚抗氧剂多数是不变色的,适用于白色或浅色制品。而受阻胺不仅本身多是带色的而且在氧和光的作用下更会变成深色。将塑料中常用的主抗氧别分述于下。
2、具有还原性药物的注射剂,常需加入抗氧以加药的稳定性.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以及维生素 C 等。这些物质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当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时便会产生干扰。
3、抗氧剂的分类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抗氧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主抗氧剂研究表明,材料降解老化的过程是一个自由基链式反应。材料受热和剪切产生自由基,遇氧生成过氧化自由基,过氧化自由基进一步从聚合物主链上夺走氢原子,生成相对稳定的聚合物基氢过氧化物。循环往复,链增长,反应逐步扩大。
1、年代,聚脲发明,聚脲发明的公司,是美国的德士古公司,该公司后来被聚氨酯巨头huntsman收购,后者也是把聚脲商业化的公司。在这些公司任职的比较有名的化学家是Dudley Preamux II,美国德克萨斯州人,硕士学位,被世界学术界尊称为“世界聚脲之父”。
2、是中国发明的。聚脲最早出现在美国,由美国德士古公司发明,后来传入到国内,由中国卓高董事长张宏强先生发明成美缝剂,第一支聚脲美缝剂由中国发明。聚脲是由异氰酸酯组份与氨基化合物组份反应生成的一种弹性体物质。
3、年。第一支聚脲美缝剂是由中卓李建华先生发明的,其发布时间实在2018年,采用了聚天门冬氨酸酯这种原材料,解决了传统美缝剂的不足和劣势,还把耐黄变这种情况彻底解决了。美缝剂是勾缝剂的升级产品,美缝剂的装饰性实用性明显优于彩色填缝剂。解决了瓷砖缝隙不美观和脏黑问题。
4、聚脲最开始发明的时候,是用huntsman公司(当时是Texco公司)的氨基聚醚,替代聚氨酯配方里的普通聚醚,当时的配方是这样的,活性非常高。后来,例如bayer公司发明了聚天冬氨酸酯,也能形成聚脲,这种聚脲反应就比较慢,可以实现滚涂,或者自流平,这种属于脂肪族,成本极高,应用很难普及。
5、年,美国杜邦公司的卡罗瑟斯(W.H.Carothers)发明了“尼龙”,刺激了德国。当时德国想尽快发明一种能与其抗衡的产品。这也加速了那时的拜耳对聚氨酯的研发工作,他们发现链状的聚氨酯具有热塑性、可纺性,能制成塑料和纤维。当时,商品名为Igamid U和 Perlon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