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射胶量等于理论射胶容积乘以塑料常温下的密度即﹕G=VXρ(公式2)G-理论射胶量 g V-理论射胶容积 cm3 ρ-常温下的塑料密度g/ cm3 基于聚苯乙烯(ps)塑料的特征﹐通常采用其密度值作为计算的标准﹕ps的常温下密度为05g/ cm3。
2、理论射胶容积是按设计值进行计算公式:V= π/4 Ds2*S (公式1);V-论射胶容积 cm3;Ds-螺杆直径 cm;S-射胶行程 cm。理论射胶量等于理论射胶容积乘以塑料常温下的密度即﹕G=VXρ(公式2);G-理论射胶量 g;V-理论射胶容积 cm3;ρ-常温下的塑料密度g/ cm3。
3、根据注塑机射胶的行程X料筒的内截面积X所用原料的密度=注塑机射胶重量。
1、当注塑机将塑料熔化后注塑形,通常情况下原料用注塑机喷嘴射入模型冷却成型,但是由于每个产品形状的差异所需要的塑料量也不同,而其所需要的塑料量就是通常说的注塑机的射胶量。
2、注塑机就是将塑料熔化后注塑成一定形状的产品。原料是依靠喷嘴射入模型中成形的。产品形状不一样需要的塑料量不同,这个塑料量就是射胶量。通常工厂在购买注塑机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产品的重量来选择相适应的射出量注塑机。
3、射胶量是指一次射出的PS体积或质量,这是衡量注塑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射胶速度指的是完成一次射胶所需要的时间,这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效率。熔胶能力是指1小时内熔化塑胶的质量,这是注塑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锁模力是指注塑机锁住模具的力,单位是吨,这是评估注塑机可靠性的关键。
重量差异:由于制作流程和材料选择的不同,注塑大底通常比橡胶大底轻。然而,重量并非判断优劣的标准。 耐磨性差异:橡胶材质因其优异的耐磨性而更耐用。注塑大底的耐磨性相对较差,因此不适合制造需要高耐磨性的鞋类。
重量的不同。因为制作流程和选择材料的不同,皮鞋的注塑大底相比于橡胶大底要轻得多,但是并不能从这一点去判断二者的好坏。耐磨性的不同。
注塑底和橡胶底在鞋底的成分和制作工艺上存在显著差异。 成分上,塑胶底主要由PVC(聚氯乙烯)构成,而橡胶底则主要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 制作工艺上,注塑鞋底通常不包含发泡材料,以PVC为例,这种鞋底不具备防滑特性,且在冬季会因温度下降而变硬,夏季则因高温而变软。
注塑底和塑胶底区别在鞋底成份和加工工艺。首先成份区别:塑胶底 份主要成份是塑胶也就是PVC聚氯乙烯。橡胶底成份主要橡胶天然橡胶或人工橡胶。其次加工工艺区别:注塑的鞋底料一般是没有发泡的,一般是PVC鞋底,不防滑,冬天就会变得很硬,夏天就会软。
区别:质量:橡胶鞋底,从耐磨,耐折,舒适程度都是非常好的。塑胶鞋底从耐磨上也很好。但是橡胶鞋底的质量比塑胶鞋底的更好点。安全性:橡胶是一种天然的材料,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安全性能要好,因为它具有耐磨防滑的效果。
材质来源与质量差异:橡胶鞋底通常由天然橡胶制成,这种材料来源于橡胶树,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弹性和舒适度。而塑胶鞋底多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虽然耐磨性不错,但在质量上通常认为橡胶鞋底更佳。 安全性对比:由于橡胶是天然材料,它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具备耐磨和防滑的特点。
1、T -- 3200克 通过对塑件产品所用的材料,通过密度,体积算出重量。选择注塑机时.只要塑件的重量是注塑机最大射出量的60%就没有问题了。如果塑件比较简单那就达到80%左右都没有问题,注塑机的合模吨位和最大射出量是正比的。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当然计算吨位也好。
2、克数=(螺杆的直径/2) * π * 螺杆的最大后退距离 * 0.85 * 塑料材料的密度。与吨位大体上是正向关系,但联系并不密切,因为小吨位的机器也可以装稍大一号的螺杆,或者为了提高注塑速度、压力换装小一号的螺杆。
3、注塑机的克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克数 = (螺杆直径/2) * π * 螺杆长度 * 0.85 * 塑料密度。 吨位与克数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小吨位机器可配置较大螺杆,或通过提高注塑速度和压力使用小号螺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