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题步骤如下: 确定空玻璃瓶的质量,即m瓶 = 120克。 当瓶子装满水时,总质量为m水 + m瓶 = 620克。由此可得水的质量m水 = 620克 - 120克 = 500克。 水的密度已知为p水 = 0克/厘米。
2、/(p水p甲-p乙p甲)=(0.9*1-1*0.8)/(1*0.8-0.9*0.8)=0.1/0.0即:M水:M甲=5:看得出,水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所以1千克的水全部用上。所以,M甲=4M水/5=0.8*1千克=0.8千克。所以,能配制的乙液体的质量:M乙=M水+M甲=1千克+0.8千克=8千克。
3、推导过程:牛奶的质量m 奶=m2-m1牛奶的体积v奶=v水=m水/ρ水=(m1-m0)/ρ 水牛奶密度ρ奶=m奶/v奶=ρ水m2-m1/m1-m0。如果牛奶量较少,装不满烧杯,可在烧杯壁上用笔画线做个记号,使水面和牛奶面都到达这一刻线处,以确保两者的体积相等。
4、从而求得概率密度是:可以看出来一点规律,如果是用x作积分变元,则就从表达式中解出对方,如y = z-x。这个具有一般性,即如果Z = X-Y,则对x积分时,y替换为y = x-z即可。物理概念 电子运动的状态有波函数Ψ来描述,|Ψ|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答案:333千克/立方米.木块的重量mg等于(1-2/3)V乘以水的密度乘以g,解得m等于三分之一V乘以水的密度,把上述m的值代入木块的密度公式m/V得出1/3水的密度,代入数值等于333千克/立方米。
物质的密度有其材料决定,不受体积的影响。故木块在被截前后密度一样。被截前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故密度比为三比二 所以被截后密度之比都是三比二。
则木块的重力为3N,木质量为0.3Kg,块的木块的体积在水中的体积为木块体积的三分之二,三分之二的木块体积所排出水的体积为300立方厘米,则木块的体积为450立方厘米。等于0.45乘以十的负三立方米,在根据密度公式可以算出木块的密度为0.6667乘以十的三次方千克每立方米。
2, B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有几股绳与动滑轮相连,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n 就是几,而重物上升的高度h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是:s=nh。如图:在动、定滑轮之间画一条线,将它们分开,只算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股数。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读作rōu)。国际主单位为单位 为千克/米^3,常用单位还有 克/厘米^3。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
解:密度ρ的计算公式为质量m除以体积V。根据题目,质量为105克,体积为100立方厘米,所以密度ρ=105g / 100cm=05g/cm。这个密度小于1g/cm,因此不符合标准,需要加盐。假设加入盐的质量为x克,盐水的总体积不变,仍为600立方厘米。
分析:这是利用密度公式求比例的问题。其解题步骤是:(1)公式变形,把未知量写在等号左边,将未知量的表达式写在等号右边;(2)比例化简;(3)代入数据运算,得出结果。 解: 答案: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12:5。
在解决物理密度计算题时,可以运用极值法来简化问题。比如,在第一道题目中,假设全部液体为酒精,则其密度为0.8×103kg/m3。若含水量为10%,设总质量为M,那么酒精的质量为90%M(千克),水的质量为10%M。根据密度公式,酒精的体积为9/8×10-3m3,水的体积为0.1×10-3m3。
1、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 / V。密度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2、铁的密度是8克每立方米;密度是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可以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出密度,用细绳系住铁块,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G,计算表达式ρ=Gρ水/(G-G/)可得出铁的密度是8。
3、铁的密度计算公式是m=ρV,其中m代表质量,ρ代表密度,V代表体积。 在标准条件下,即常温常压,铁的密度大约为8克每立方厘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只随物态、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4、有了质量和体积之后,就可以通过密度公式来计算铁的密度了。密度公式是:密度 = 质量 / 体积。将铁的质量和体积代入这个公式,就可以得到铁的密度值。这个值通常以克/立方厘米或千克/立方米为单位来表示。
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
使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记为m1,然后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再次使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记为m2。 计算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 m1 - m2。 读取量筒中盐水的体积,记为V。 根据密度公式ρ = m/V,计算盐水的密度。
称量法:使用天平、量筒、水和金属块。首先称出金属块的质量,接着在量筒中注入适量水并读取体积。然后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再次读取体积。通过公式 ρ = m / (V2 - V1) 得出密度。 比重杯法:需要烧杯、水、金属块和天平。首先将烧杯装满水并称出质量。将金属块放入水中,读取总质量。
测量方法(实验) (1)常规法:用天平测出质量,有量筒测出体积,利用公式得出密度 (2)替代法(用于没有量筒的情况下):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出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m,则 ,则该物体的密度为 ( =1 103Kg/m3)。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中,求解密度的题目是常见的练习。比如,一个质量为54克、体积为20立方厘米的金属块,它的密度是多少?这道题可以通过密度公式ρ=m/V来解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ρ=7克/立方厘米,即7×103千克/立方米。查密度表可知,此金属块是铝。
在解决物理密度计算题时,可以运用极值法来简化问题。比如,在第一道题目中,假设全部液体为酒精,则其密度为0.8×103kg/m3。若含水量为10%,设总质量为M,那么酒精的质量为90%M(千克),水的质量为10%M。根据密度公式,酒精的体积为9/8×10-3m3,水的体积为0.1×10-3m3。
图10甲中,一个底面积为80cm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液体,一个底面积为60cm的圆柱形物体A悬挂在细绳下端,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1。将物体A浸没在液体中,液面升高5cm,此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2,物体A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1。
基本题: 水的密度是0×10^3 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