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构烷烃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增大; 同碳原子数量的烷烃分子对称性越高,排列越整齐,分子间吸引力就大,熔点也就高。 在同分异构体的烷烃中,含支链越多的烷烃,相应沸点越低。
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
确定溶液中各溶剂的摩尔分数。蒸汽压大小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有关,摩尔分数越大,蒸汽压越大。因此,首先需要确定溶液中各溶剂的摩尔分数。查找各溶剂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溶剂的基本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或手册得到。计算各溶剂的摩尔分数。
1、B 试题分析:A.熔沸点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应该是干冰冰、、氯化钠、金刚石 。错误。B.汞、钠、烧碱、二氧化硅正确。C.NaCl、KCl、CsCl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相同。离子半径越大,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小,熔点就越低。因此熔沸点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CsCl、KCl、NaCl。错误。
2、各类醇的其轭酸在水中酸性的强弱,也由它们的共轭酸在水中的稳定性来决定,共轭酸的空间位阻小,与水形成氢键而溶剂化的程度愈大,这个共轭酸就稳定,质子不易离去,酸性就较低。如空间位阻大,溶剂化作用小,质子易离去,酸性强。
3、B中KCl、SiOCO2分别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它们的熔点由低到高顺序为:CO22,符合题意的要求。C中的晶体都是金属晶体,决定熔点高低的因素是金属键的强弱,Na、K、Rb的价电子数相同,但原子半径却依次增大,因此金属键依次减弱,熔点依次降低,不符合题意。
4、第一题,均有6个C原子,由于环己烷对称性好,晶格中分子排列紧密故沸点高于正己烷,而相同分子质量,支链越多,分子之间排列就越稀松,作用力就减弱故沸点逐渐降低 第二,由于乙醇之间有较强的分子间氢键,故沸点很高。
5、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卤族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但是HF的熔沸点反常,由于分子间有氢键,HF的熔沸点较高。
主链为9个碳的同分异构体有1种。主链为9个碳的同分异构体为壬烷。主链为8个碳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主链为8个碳的同分异构体为2-甲辛烷、3-甲辛烷、4-甲辛烷。主链为7个碳的同分异构体有11种。
c9h20的同分异构体有26种,同分异构体又称同分异构物,在化学中是指有着相同分子式的分子,各原子间的化学键也常常是相同的,但是原子排列却不同的一类物质。也就是说,它们有相同的分子式,却有着不同的“结构式”。许多同分异构体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性质。
-甲辛烷 3-甲辛烷 4-甲辛烷 主链为7,支链为2个甲基。
含有20个氢原子的某烷烃,其化学式为C9H20,其支链只有一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主链为9的。壬烷 主链为8的。2-甲辛烷 3-甲辛烷 4-甲辛烷 主链为7,支链为2个甲基。2,2-二甲庚烷 2,3-二甲庚烷 2,4-二甲庚烷 2,5-二甲庚烷 2,6-二甲庚烷 3,3-二甲庚烷 3,4-二甲庚烷 3,5-二甲庚烷 4,4-二甲庚烷 主链为7,支链为1个乙基的。
对于同数量C原子而言,含支链的沸点会比较低,而这边你仔细看正庚烷和二甲基庚烷他们碳的数目是不一样的。正庚烷是七个碳,二甲基庚烷是八个碳。所以这边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沸点越高。
庚烷的沸点不能一概而论 得先看分子结构 一般说来支链越长沸点越低 如2-甲基庚烷与正庚烷比较(2-甲基庚烷比正庚烷高):2-甲基庚烷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汽油味。熔点(℃): -109 沸点(℃): 116 正庚烷 外观与性状: 无色易挥发液体。
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这三种烷烃的碳原子数相同,而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数目越多,沸点越低。
1、-08-7,3,3-二甲基戊烷CAS:562-49-2,2,2,3-三甲基丁烷CAS:464-06-2,2-甲基己烷CAS:31394-54-4,3-乙基戊烷CAS:617-78-7。庚烷不溶于水,溶于醇,可混溶于乙醚、氯仿,其熔点为-90.5℃,沸点为94℃,闪点为-4℃,引燃温度为204℃。
2、庚烷的熔点是90.61℃,沸点是942℃ 所以,标况下,它是液体。
3、庚烷沸点更高,因为庚烷碳链更长,沸点942℃。丙烷沸点-406℃。烷烃碳链越长,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4、正庚烷为无色挥发液体,沸点98 °C。正庚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7H16,为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四氯化碳,可混溶于乙醚、氯仿、丙酮、苯,主要用作辛烷值测定的标准物、溶剂,也可用于有机合成和实验试剂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