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钨:密度为135g/cm属于有色金属,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之一。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温下不受空气侵蚀。主要用来制造灯丝和高速切削合金钢、超硬模具,也用于光学仪器、化学仪器。金:密度为132g/cm俗称黄金,是一种贵金属。在室温下为固体,密度高、柔软、光亮、抗腐蚀。多世纪以来一直被用作货币、保值物及珠宝。
2、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按从小到大排列为:钾钠钙镁铍钡钛钒锆锑铈铬锰铌镉钴铋钼银钍汞钽金钨铂铱锇 排列理由:m=ρv(物体的质量等于物体的密度乘以物体的体积)。此问中金属质量相等,即v相等,那么金属质量随着金属密度增大而增大。
3、锇的密度为257 g/cm,是已知密度最大的金属。 铂的密度为245 g/cm,位列金属密度次之。 金的密度为13 g/cm,比铅的密度大。 汞的密度为15 g/cm,在常温下为液态,是已知最软的金属。
4、密度最大的物质前十名 锇259 锇是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Ⅷ族元素,铂族金属成员之一。元素符号为Os,原子序数76,相对原子质量190.2。属重铂族金属,是已知的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存在于锇铱矿中。
5、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金属锇。名词简介:密度为每立方厘米259克,其次是铱,每立方厘米256克,下面依次是铂:245克,钨:135克,金:132克,铜:94克。它们已经算是很重了,1立方厘米,也就是手指头那么大的一点,就重达20克左右。

1、铁的密度是8克每立方米;密度是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可以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出密度,用细绳系住铁块,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G,计算表达式ρ=Gρ水/(G-G/)可得出铁的密度是8。
2、铁的密度是7850千克每立方米。具体来说:单位换算:铁的密度也可以表示为85克每立方厘米。这是通过将7850千克每立方米换算得到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每立方米等于0.001克每立方厘米。物理意义: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铁的密度高,意味着在占据一定空间时,铁的质量相对较大。
3、铁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铁的密度为86千克每立方米(86 g/cm)。 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只随物态、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为这种物质的密度。
1、西班牙:长度约2859公里。西班牙高速铁道由西班牙国家铁路公司运营,其时速可达到每小时300公里。 法国:长度约2734公里。1971年,法国政府批准了TGV东南线的建设(连接巴黎至里昂,全长417公里,其中新建高速铁路线389公里),该项目于1976年10月动工,1983年9月全线通车。
2、第一名:中国 长度:35000公里。进入21 世纪以来的短短二十年,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创造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世界奇迹,中国高铁以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的亮丽名片,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新航标。
3、世界上坐列车最多的国家很可能是中国。 铁路里程角度:中国高铁里程超过8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70%以上,覆盖城市广、线路密度高,日均列车班次远超其他国家。- 美国虽铁路总里程较长,但大部分用于货运,客运列车线路较少。- 西班牙高铁里程3567公里居欧洲首位,但总客运量低于中国。
其他地区特点山东、河南:人口大省,高铁以“十”字或“米”字骨架为主,郑州、济南为国家级枢纽。辽宁:东北高铁最密省份,哈大高铁贯穿全省,但近年新建项目较少。海南:环岛高铁全球唯一,因面积小(54万平方公里)密度排名靠前。影响因素经济与人口: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区域需求驱动建设。
目前高铁区间密度沪苏最高,其次是安徽、福建、浙江,山东和广东紧随其后。不过,也有说法认为苏南的高铁密度较高。以下是对高铁密度排名的详细分析:沪苏地区高铁密度领先 沪苏地区,即上海和江苏,以其高度发达的高铁网络而闻名。
辽宁省 辽宁省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036公里,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一。尽管常住人口为4357万,但高铁密度(人均里程)达到0.47公里/万人,人均里程在全国各省中同样位居首位。 广东省 广东省高铁营业里程积极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为区域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
、浙江;浙江省拥有高铁营业里程1449公里,位居全国各省第十,而常住人口就有5850万,高铁密度(人均里程)达到了0.25公里/万人,人均里程同样位居全国各省第五。
按金属的活泼程度排名:铝、铁、锡、铜、银、金。按金属的导电率排序从大到小是:银、铜、金、铝、铁、锡。 按金属的硬度强弱程度排序为:铁、铜、铝、银、金、锡。 按金属贵重程度排名为:金、银、铜、锡、铝、铁。 按金属的密度排名为:金、银、铜、铁、锡、铝。
综上所述,金银铜铁锡的电阻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锡、铁、铜、银、金。
金银铜铁锡,按贵重程度排名 金、银、铜、锡、铁。(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强氧化酸除外)。(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顺序表是20个元素符号的一种记忆方法,也是方便后续应用的基础。该表将20种金属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方便记忆和识别。其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等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符号和命名方式。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口诀: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活泼性从高到低排列。巧妙的记忆口诀“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和酸来反应,氢后难进行,稀酸常用盐酸和硫酸。和盐液反应,前金换后金,盐需溶于水。
硝酸、浓硫酸生成三价铁盐),并放出氢气,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生成氧化铁(Fe2O3),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Fe3O4)。三价铁氧化性较强,与铜能反应,方程式:2Fe(3+)+Cu=2Fe(2+)+Cu(2+),生成二价铁盐。注:三价铁盐溶液一般偏黄色,二价偏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