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生成环戊酮, 在强酸和过量氧化剂条件下, 进一步氧化得戊二酸, 还有脱水产物戊二酸酐。
在浓硫酸中消去生成烯烃,随后催化加氢生成环戊烷。【副产物:醚】用PCl5或SOCl2或浓HBr中将环戊醇变成溴代环戊烷,再用氢化铝锂还原得到环戊烷。先用高锰酸钾或者DMP或者CrO3·py氧化成环戊酮,再用酸性锌汞齐或者碱性的肼还原得到环戊烷。
思路没问题,第一行最后一个,箭头直接从单键指向碳正离子,紧接着写第二行第2个,不要写碳负离子(第二行第一个,而且你写这个还漏画了一个碳正离子)过程。
溴与水生成次溴酸,与甲基环戊烯发生加成反应,双键断裂,分别加上羟基和溴,生成1-甲基-2-溴环戊醇。
1、碳原子有四个建,当它所连原子或基团均不同时,该碳为手性碳,根据顺序法则将这四个基团从大到小排列,分别是a,b,c,d。然后将d原子(基团)置于离观察者最远的地方,a到b到c若顺时针排列,确定它为R构象,若为逆时针排列为S构象。
2、用无水Na2CO3在苷元的乙酸乙酯或丙酮溶液中70 ℃温孵24~48小时,苷元可转化为手性分子Eucommial,在该水溶液中加入NaBH4,可定量的生成杜仲醇。杜仲醇和苷元的二醛形式在结构上非常类似,表明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有一定的关系,此反应简单且产率很高,对天然环戊醇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极大意义。
所以你所说的1R,2R只是构象的类型而已,不是旋转方向,如果是旋转,指谁旋转呢?碳和其他原子组成的单键是可以自由旋转的,而旋转不会改变它的R,S构型。
从1-甲基-2-乙酰基-环戊烯-〔1〕,通过迈克尔(michael)加成,他和他的学生们合成了2,4-二氧代-8-甲基全氢茚,并进一步氧化成顺式和反式的2-甲基-1-羧基-环己烷-乙酸-〔2〕。
—戊酮生成黄色沉淀,而环戊酮不反应。”以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为缩合剂,在三乙胺存在下由3-(2-环戊酮基)丙酸及3-(2-环己酮基)丙酸分别同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得到新化合物N-(2-环戊酮基内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2a)及N-(2-环己酮基丙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2b)。
根据羰基物理性质判断活性:羰基具有强红外吸收,红外吸收能力越强,则说明活性越强。根据羰基化学性质判断活性:由于羰基上氧的强吸电子性,碳原子上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越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则说明活性越强。
这个是发生的羟醛缩合反应。首先考虑自身缩合。环戊酮自身缩合,可以得到不饱和酮Bicyclopentyliden-2-one。你的戊醛不知道结构,如果有a氢,则也能发生自身的缩合。如果戊醛是2,2-二甲基丙醛(也就是丁基是(CH3)C,没有a氢)则没有自身缩合。
己二酸加热得到环戊酮,庚二酸加热得到环己酮 ③通过酰氯和有机锂试剂直接合成。将羧酸与亚硫酰氯,五氯化磷,三氯化磷等作用转化成酰氯,然后酰氯与有机锂试剂(包括甲基锂,二烃基铜锂,正丁基锂,苯基锂等)作用即可得到酮 ④通过羧酸酯与等摩尔量的格氏试剂反应。
烃类溶剂包括脂肪烃,如200号溶剂汽油和煤油;以及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和200号煤焦溶剂等。 酯类溶剂的应用范围较广,包括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和醋酸戊酯等。 酮类溶剂,如丙酮、丁酮、环戊酮和甲基异丁酮等,也是常用的稀释剂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