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10^-4÷5=5x10^-4I=0.5mI 需要0.5moI/l的碱液0.5mI,若碱液的密度为1g/mI,那需要碱液0.5克。
2、在20℃时30%的KOH溶液密度:2905g/ml 。
3、本题只能假设PH为9的稀碱液密度为1g/ml,且不知96%的固体氢氧化钠种杂质是什么。假设杂质不是水且不与水反应。
4、广泛应用的基本分析试剂。配制分析用标准碱液。少量二氧化碳和水分的吸收剂。酸的中和。钠盐制造。广泛用于造纸、化工、印染、医药、冶金(炼铝)、化纤、电镀、水处理、尾气处理等。用作中和剂、配合掩蔽剂、沉淀剂、沉淀掩蔽剂,薄层分析法测定酮固醇的显色剂。用于钠盐制备及皂化剂。
5、你应该问的是pH=9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百分比浓度。pH=9,说明C(H+)=10^-9 则OH-浓度为10的-5次方。
稀释问题的计算方法如下:稀释公式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假设原溶液的浓度为C1,体积为V1,稀释后的溶液浓度为C2,体积为V2,稀释倍数为N。那么稀释公式为:C1×V1=C2×V2。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稀释倍数N,即N=V2/V1。
该题目属于溶液稀释问题,需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这一依据解题。26%及5%为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1公斤即1000克,设稀释后溶液质量为m克 1000×26%=m×5 解得m=5200(克)5200-1000=4200 故需加水4200克,或2千克(公斤)。由于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g/mL,故也可说加水2升。
总之,溶液稀释的计算公式是稀释后溶液的浓度 = 稀释前溶液的浓度 稀释前溶液的体积 / 稀释后溶液的体积。这个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在稀释过程中溶液浓度的变化,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基本工具之一。
确定溶液的浓度:在稀释溶液之前,需要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溶液的性质和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溶剂。准备所需的试剂和容器: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容器。将溶剂倒入容器中:根据所需的体积,将一定量的溶剂倒入容器中。
这是一个溶液稀释问题,计算过程是这样:第一步:50毫升经过滤后,取5毫升,浓度为原来的A=5/50=1/10;第二步:5毫升的溶液进一步变为25毫升溶液;是原来的B=5/25=1/5;两步结果为 C=A*B=1/10*1/5=1/50;稀释倍数是原来的50倍。
明确什么是无限稀释。无限稀释通常指的是将溶液稀释到极限,即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为零。观察问题中涉及的实验或现象。如果实验或现象涉及到将溶液不断稀释,或者溶质的浓度在溶液中越来越小,直至趋近于零,那么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无限稀释。
阳极氧化碱蚀槽浓度配比40~60g/L。根据相关信息查询:碱蚀槽的槽液为:浓度为40-60g/l的氢氧化钠(na0h)溶液;槽液温度为:40-80℃;碱蚀时间为:3-10s。
碱蚀槽的使用量过多,加入片碱后的影响可能不明显。碱蚀槽的加热温度过高,会加速碱性物质的消耗,导致加入片碱后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液碱是一种强碱性物质,其浓度为45。在常温下,液碱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在储存和输送液碱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储罐和管道的材料选择,碳钢是一种常用的材料。
丝光处理碱浓度18~26Bé 碱槽温度12~20℃ 织物浸碱槽时间30s左右 织物出碱槽反应区30s左右 机器转速8~12m/min 进布区织物超喂和横向扩张张力,需视织物薄厚和组织不同而调整。保证织物充分扩张状态下进入碱区内。
正常生产换品种调整碱浓时,碱浓梯度不大的情况下(60g/L以内),只需在自动测配碱控制系统数显屏上输入工艺浓度参数即可。若换品种碱浓梯度调整太大,需穿入导布停机,按比例把配碱槽的工作液抽走,加清水降低碱浓或加浓碱提高碱浓,开启碱泵循环15分钟校正准确后方可继续开机生产。经济效益测算。
以上条件不满足,不能进酸碱。阴、阳床进酸碱后,及时调整进酸碱浓度,控制酸浓度5~5%,碱浓度0~5%之间。再生严禁超压,再生完后及时关闭各相关阀门。应急防护及处理当浓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