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去除取样法,直接计数法 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2、秋天,田间数量减少,它们会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地方产卵。七星瓢虫的繁殖能力较强,一只雌虫可产下许多卵。它们在一生中会经历多次蜕皮,最终变成成虫。七星瓢虫的寿命相对较长,平均为77天。在种群中,七星瓢虫保持各自的传统习性和繁殖习惯,界限分明,不会与害虫混血,维持着其种群的纯度。
3、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1头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4粒,最多可达197粒。 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
4、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1只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4粒,最多可达197粒。 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
1、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是七星瓢虫以成虫越冬,多选择较干燥、温暖的枯枝落叶下、杂草基部近地面的土块下、土缝中、树皮裂缝处潜伏,蛰伏越冬后,若遇温度回暖,又爬出越冬场所活动。
2、食性。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蚜虫、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自卫能力。
3、七星瓢虫与其他益虫和害虫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它们互不干扰,互不通婚,保持各自的传统习性。因此,不论代际如何更迭,都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七星瓢虫的活动与栖息 冬季,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部越冬,也有部分在向阳的土块或土缝中过冬。
4、越冬行为 七星瓢虫以成虫越冬,而且在越冬过程中,会选择在干燥、温暖的枯枝阔叶下,或者在临近杂草的土壤下潜藏,当温度回暖后,它会慢慢爬回越冬场所活动,此外七星瓢虫为迁飞性昆虫。
5、七星瓢虫有吃卵和互相捕食的习性。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七星瓢虫成虫很容易吃掉已产下的卵块。即使有充足的蚜虫,它们也喜欢吃卵;幼虫则常互相捕食。同一卵块早孵出的个体,常吃掉尚未孵化的卵粒。大龄幼虫常吃掉小龄幼虫。蛹也常被成虫和大龄幼虫吃掉。
6、生存能力:七星瓢虫具有较强的自卫能力,当遇到敌害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而仓皇退却、逃走。 胆小:刚从蛹壳钻出的七星瓢虫,呆在蛹壳一动不动。
七星瓢虫的特点: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6毫米。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别。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有三对足且分节。
七星瓢虫体长5~5mm。翅鞘呈红色,左右两侧各有3个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个更大的黑点。无近似种。七星瓢虫 雌虫:体长70一7毫米,宽4一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无毛。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
“花大姐”是七星瓢虫的形象叫法,属于中国北方方言词汇,常见于河南话、湖北话、山东话、东北话皖北话等。英美人称瓢虫也叫花大姐,因为英语叫做:Ladybug,和我国说的花大姐好似一个意思。其学名为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在拉丁语中septem表示七,punctata意为斑点,这个意思是有七个斑点的小爬虫。
七星瓢虫,瓢虫科之一种, 又名“七星瓢”、“七星花鸡”。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6毫米。触角节状,短,褐色;头、口器、复眼、前胸、小盾片及腹面、六足皆为黑色。